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與變化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10:04:24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進入大調整、大變革和大轉型的時代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進入大調整、大變革和大轉型的時代。經過幾年的恢復,全球經濟再平衡取得一定進展,新技術新產業加快孕育,一些新跡象、新趨勢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結構性改革和增長方式轉型仍低於預期。當前,全球經濟仍處在政府債務危機的後期,短期趨穩態勢的可持續性,仍面臨政策退出的嚴峻考驗。

  世界經濟調整尚未邁出決定性步伐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世錦、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餘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陳昌盛文章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們預計危機發展可能呈現三個階段性特征,即私人部門危機、政府部門債務危機、貨幣或貨幣體系危機。目前看,世界經濟總體處在第二階段後期,向第三階段演變的風險尚不能排除。當私人部門發生危機、金融市場動蕩時,政府通過強有力的幹預,大規模財政刺激和注入貨幣,使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問題暫時轉變為政府資產負債表問題。原本就高企的政府負債,在大規模刺激後迅速惡化,繼而爆發政府債務危機。

  要消減政府債務,一種途徑是通過私人部門實質性好轉,經濟效益改善,帶動經濟增長和政府收入提高;另一種是通過大規模增發貨幣,以債務貨幣化或通脹方式實現。當前實體經濟調整的成效不明顯,各主要經濟體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第二種途徑。然而,長時期超低利率和大規模貨幣投放,終究不可持續,且負面效應日益凸顯,泡沫化、惡性通脹和貨幣危機的風險在逐步積累。世界經濟,特別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到了刺激性政策退出的關鍵時點,但由於實質性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退出的方式、時間和節奏的選擇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產生的衝擊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增長格局出現新變化,相對實力調整方向不變

  文章分析,世界經濟增長由“雙速增長”格局逐漸向低速增長收斂。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中國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帶動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而發達經濟體則總體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呈現雙速增長格局。隨著近幾年的調整,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實體經濟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投資和消費信心有所回升,帶動經濟逐漸走出衰退並出現小幅回升。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則因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自身潛在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速明顯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經濟增長重心由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發展中國家相對力量上升態勢並未逆轉。在危機爆發前的2004年-2008年,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已經低於發展中國家(44%∶56%)。在危機爆發後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擴大至13%∶87%。相應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之比,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約4∶1變為目前的約2∶1。受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迷的拖累,近兩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有所放慢,但仍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在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的表現尤為突出。2008年以來,中國已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國的GDP占全球11.5%。伴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國際上受關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抱有越來越高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