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為了房子,我們離婚吧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11:52:07  


 
  讓孩子成為北京人

  中國周刊記者 彭波

  胖子楊魏,1982年出生在保定,父母都是當地鐵路局的工人。16歲那年,他來到北京獨自打拼,如今已是有房一族。無論生活的現實還是家庭的歷史,他都希望通過婚姻改變將來的孩子的身份“外地人”。“沒有北京戶口,條件再好我都不會接受”。

  為了孩子

  楊魏執意要找京籍女的原因源於他的好哥們鐵蛋。

  2012年6月,曾與楊魏一道在前門打拼的鐵蛋,來和他告別。此時,鐵蛋一家已經在北京打拼十年,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銀員,鐵蛋在前門幹旅遊,他們的孩子就出生在北京,離開時孩子正要升中學。

  鐵蛋的決定令楊魏很意外,當年一起打拼的艱辛還歷歷在目,他想不通鐵蛋為什麼要回到已經陌生的黑龍江老家。

  “不回不行啊,小子想上崇文區的一所重點中學,借讀費就要20萬,我和你嫂子就攢了那些錢。上了初中,還有高中,一樣要花借讀費。真到高考那一天,也不能在北京考,不如就現在走”。楊魏知道鐵蛋的兒子是個爭氣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鐵蛋回去後,曾給楊魏打過電話,說是過得還行,在給別人開車,就是孩子還沒有完全適應老家的學校。

  正是鐵蛋的事情,刺激了楊魏要找京籍媳婦。“與其未來因為孩子回保定,不如在結婚的時候就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

  1998年,楊魏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當時他16歲,沒有告訴家裡任何人,就離開了學校,站在了保定火車站的月台上。

  往南的車去省會石家莊,往北的車去首都北京,“哪個先來我就去哪裡”。不知道為什麼,楊魏對自己生活了16年的保定全無好感,“簡直是煩死了”。結果,去北京的車先到,汽笛一聲拉開了他的新生活。

  初來北京時,楊魏謀生的手段就是擺攤賣冰棍和礦泉水,一賣就是兩年。夏天的時候從來不租房子,晚上睡在公園裡或者路邊的椅子上,這樣才能在冬天有錢租房子。睡路邊的時候,有很多次無良的行人看他在睡覺,就往他身上潑水,或者把他的鞋子扔到房頂上,第二天就只能光著腳賣冰棍。

  直到兩年後他才有了一份比較正式的工作,在前門一家飯店做“喊門的”。他也曾離開北京,闖蕩過深圳和三亞,給別人搞家裝。最後,卻又回到北京,去醫院做廣告投放,直到2007年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包子店。開店的時候,楊魏每天早上5點起床,6點到店裡和面,一天差不多要和35斤面粉,蒸40鍋花卷、300屜包子,直到晚上七點多才離開包子鋪。

  2009年的時候,因為與一個姑娘相戀,楊魏傾盡所有在定福莊買了一套小平米的房子。但沒想到,女方最後因為彩禮離開了他。唯一幸運的是,他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窩。現在的楊魏,已經盤出當年的包子鋪,在一家網絡公司做活動策劃。

  “好大的風啊,回想起很多年前一個人路宿街頭的時候,無數個這樣的天氣都是在馬路上、公園裡和醫院候診室渡過的……如今好了,有自己的家,天冷的時候可以躲在被窩裡。”在北京的一次大風降溫時,楊魏發了一條這樣的微博。不僅如此,現在他還可以刷卡在香港購買奢侈品,在煙花三月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揚州行。所以,他堅決不允許自己找一個外地女孩,再為了孩子回到自己“煩死了”的小城保定。

  14年前,楊魏沒那麼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