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白領放棄高薪上山放羊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59:49  


身穿迷彩服的老劉揮舞著皮鞭,在山坡上放羊。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2013年2月前,47歲的劉群柱還是鄭州一家外企的白領。3月份,他卻搬進了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電的大山里,正式成為一名“羊倌”,開始了與穿西裝、打領帶、月收入萬元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新生活。

  近日,記者走進大山,采訪了這個特立獨行的人。

  在人跡罕至的山頂放羊

  3月20日上午11點,記者手腳並用,在山間羊腸小道爬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海拔800多米的地穀嶺村。地穀嶺村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在一處山頂上,兩個風力發電機“嗖嗖”地轉著。不遠處,羊群咩咩的叫聲和狗的狂吠,給寂寥無人的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機。

  老劉正在遠處的山坡放羊,一身迷彩服的他,揮舞著手里的皮鞭,如果再騎上一匹馬,遠遠看去頗有些西部牛仔的味道。

  與老劉同在山頂放羊的,還有地穀嶺村的徐建廣。在徐家五代人的辛勤勞作下,山頂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石屋、石桌、石凳,還有幾百只黑山羊。由於生活不便,家族中的人都陸續搬到山下,只有徐建廣對這里情有獨鐘,掙的錢都投到這里—風力發電機、提水泵、果樹林,甚至還花2萬多元建了一條500多米長的“吊車索道”。老劉鋼結構的“家”和他的羊圈,就是用吊車吊上來的。

  喜歡“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中午放羊回來,皮膚黝黑、戴著口罩、穿著迷彩服的劉群柱就開始張羅著做飯。有客人來都是老劉下廚,徐建廣也會自豪地給爬山的“驢友”們介紹,“做飯的老師是鄭州的!”

  劉群柱過去也是“驢友”,在鄭州上街區的“驢族”圈里比較有名。地穀嶺村,他曾多次到訪。老劉說,在這里安家落戶,重要的是山頂上人少,“我有"歸隱情結",牧專畢業時,我寫的留言就是"給我一頭牛,二畝地",我更喜歡這種與世無爭,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歸隱”前,老劉的經歷頗為豐富,在機關里幹過辦公室主任;辦過雜志,開過廣告公司;最後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幹了八年。“這是我幹的最長的一份工作,收入也還不錯,月薪萬元。”看夠了上司和客戶的臉色,不願與勾心鬥角、笑里藏刀的同事為伍,不願再當城市的“吸塵器”,加上公司的變態管理,“手機、汽車都要衛星定位,完不成銷售任務還得跪著念《羊皮卷》”,以及家庭的不如意,終於讓老劉在他47歲時,毅然決然地來到地穀嶺村,“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不來以後就來不成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