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包淳亮:大陸應該給台灣經濟更多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4-04-10 09:42:03  


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包淳亮。(王宗銘/攝)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訊/台灣學者包淳亮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大陸應該給台灣經濟更多建議》表示,大陸方面也應該認識到,談“服貿”的重點不在於讓利,而在於那是一條台灣必須走的路,重點不是誰一時得了多少優惠,而在於台灣的產業將如何向上轉變;大陸應該告訴有了服貿之後的台灣,應往什麼樣的產業轉型,以貢獻於“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同時不妨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的“十三五規劃”中,更具體的提出對台灣經濟的建議。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已經三周,雖然反服貿學生表示會在今天傍晚六時退出立法院議場,但學運將如何結束還是個未知數。與此相關,支持學運者也普遍有民主意識型態的幼稚化現象,竟然輕率的就認為可以否定民意代表的正當性,且認為政府以警力驅趕占據行政機關的群眾時“打人就是不對”。

  這類以為撒嬌就有糖吃的幼稚思想與行為,是以“亞細亞的孤兒”自居的台灣獨立意識型態的變形。並非台獨思想一定會出現此一結果,而是面對美國與崛起的中國,如果不以撒嬌自我建構,就很容易面對獨派青年領袖之一的吳叡人所說的,當台灣不得不被捲入必須“為有尊嚴的死亡蓄勢”的“由強者與弱者共同演出的‘無路可出’(huis clos)的悲劇”當中。只是對於多數人來說,與其“尊嚴的死亡”,不如撒嬌,這可以說是台灣政治心理整體的幼稚化的一個背景。

  宣稱“不想當中國人”的學運領導人,領導的學生當中很有一些“統一是遲早的事”的現實或悲觀主義者。或者說,正是由於群眾感到“統一是遲早的事”,所以要掌握機會展現“人民的力量”,以此當政府(無論其為馬英九的藍營政府,或者已經不大可靠的、捲入兩岸經貿利益中的綠營政治精英掌握的政府)“賣台”時,可以被再度有效動員。許多學運、社運健將抱持著“演習”的心態面對近年的幾次運動;白衫軍之後是黑衫軍,仿彿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問題在於,如此鍛鍊所依靠的群眾並不準備流血流汗,他們更喜歡的是運動的嘉年華氛圍。核心群眾或許可以把反中當精神食糧,但多數群眾卻更多是茫然與無助,他們需要的是保障與指引;他們是台灣現象的具體化存在,需要被視為幼稚的個體加以撫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