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向韓國學習環保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14:37:13  


在韓國居民區的路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綠色筒子。據了解,人們可以把自己的舊衣服放進去,用來救濟貧民。(張從興攝)
  中評社北京5月7日訊/究竟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韓國人去積極環保?我相信,除了擔憂環境惡化禍害自己和子孫以外,韓國人民對祖先遺留下來的土地的尊重和熱愛,也不無關係。至於企業不計功利支持環保的行為,又能看出漢儒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儒家思想烙印。

  自從在上一篇專欄裡提到我在3月份到韓國旅行的游歷經驗和所思所想後,接到好幾位讀者的電郵,希望我能和他們分享更多韓國行的所見所聞。此外,好幾位老朋友也來電話提出類似要求。從他們對這個高麗參的產地如此感興趣,足見“韓國力量”實有其不可小覷之處。

  記得到了韓國的第一天,在當地華裔導游馬先生的安排下上了旅遊巴士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們分發瓶裝水,然後提醒我們喝完水後不要丟掉瓶子,要隨身帶著,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裡,隨時續水以備飲用。起初,我還不知道馬導游所言有何微言大義,但是在吃過兩頓飯住了一個晚上後就全明白了。原來,韓國的餐館都備有免費供應飲用水的飲水器,食客可以隨時續水,離開前還能灌滿一整瓶帶走。另外,在我們所住的旅館裡,每一層樓的走道盡頭也有公用飲水器,方便旅客續水。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韓國人很少有飲用溫熱水的習慣(據導游介紹,韓國人普遍相信經常飲用熱水會提高患上食道癌的概率),所以這些隨處可見的飲水器只供應涼水。無論如何,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飲水器,加上導游的提前打招呼,我大約算了一下,自己在七天的行程裡,前前後後也就是往再循環箱裡扔了六個塑料瓶(導游給的瓶裝礦泉水加上五瓶飲料瓶)。如果是在新加坡,我平均一天就得丟掉三四個塑料瓶,而且都是扔在普通垃圾箱裡,因為再循環箱的分布率還不是很高。

  韓國的餐館和旅店都提供讓消費者免費飲水續水的飲水器,也許有多種用意,但是在一個像我這樣只能走馬觀花的旅客看來,只能得出蜻蜓點水的結論——為了環保。而我相信,這樣的觀察是基本符合事實的,因為還有其他的佐證。比如說,在韓國的便利店和超市裡購物之後,如果要店方提供塑料袋,也行,但只要多付一點錢。起初,我以為這是一種鼓勵消費者多用環保袋少用塑料袋的措施,請教馬導游後才知道我完全想錯了。原來,韓國的所謂塑料袋其實是一種高科技產品,據說是用某種能夠在土壤裡化解的有機材料制成的,而多付的錢就是這些高科技塑料袋的成本價。老實說,我有點不太相信導游的話,有哪個企業會傻到以成本價去售出產品呢?但是,如果導游所言是實,那麼在這個小小的塑料袋背後閃爍著的,就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韓國企業良心的巨大光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