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南海風雲看“習式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11:39:42  


不主動惹事,就意味著不稱霸,不會像西方列強那樣受利益驅動恃強淩弱;而不怕事,也就意味著對於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領土和海疆,寸土必爭,無論對手是誰。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據媒體報道,日前南海探油紛爭升級,中越兩國海警對峙,為數年來中越於南海所發生最嚴重紛爭。觀察者網今日登載《新西蘭聯合報》社長文揚的評論文章“從南海風雲看‘習式外交’”指出,當中國不僅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國”,而且開始以“人民共和大國”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時,這種歷史型的、人民共和的大國,就表現出了獨特的國際行為。借用習近平主席最近的通俗表達,就是“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全文如下:

  南海風雲再起,中國在東盟峰會之前對越南和菲律賓同時顯示強硬,引起了不小的反應。

  直接的反應之一,東盟十國在剛剛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加入了團結應對的“共識”部分,這被視為離開了當年柬埔寨擔任輪值主席國時的立場,表現得更為強硬了。同時,美國也不失時機地發聲,指責中國“挑釁”。

  評論者普遍認為中國的行為難以理解:即使不在乎強硬以對,至少不應四面出擊;即使不在乎同時出擊,至少不應選在東盟峰會前夕;即使不在乎把東盟的立場推向越菲,至少不應把東盟和越菲一起推向美日。

  去年在香港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位關注亞太局勢的美國蘭德公司研究員一再強調,他對中國與多個鄰國在海洋方向上的衝突感到困惑,因為在他的計算中,這非常不符合中國的現實利益。

  暫時還不知道他最近的看法,估計那份“中國亞太利益損益表”已經完全無解了。

  一直以來,這裡就存在著一個認知錯位。美國人最為典型,從一種不講歷史、凡事都從現實利益劃分著眼的世界觀出發,中國的行為一向難以理解,甚至越來越看不懂。

  而一旦換到中國的角度上看,事情又大不同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歷史型的國家,一事當前首先要從歷史緣由說起。

  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歷史敘事之間的衝突。這些國家保留著對當年中華帝國的歷史記憶,它們會把今天的中國看成是中華帝國的複活,對傳統海疆和島礁主權的聲索、與鄰國關係的周期性緊張,正是帝國複活的表現,或者是新帝國主義的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