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亞洲的未來:G2還是冷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5-27 09:25:34  


 
  其一,全球性冷戰。中美關係繼續這樣下去,造成最後的公開對立,從而形成准冷戰情形。之所以說准冷戰,是因為美國為了其盟國而對中國的冷戰,並非中美的直接冷戰。中國和蘇聯不一樣,不會有任何意圖把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擴展到美國的後院,並且中美之間的經濟關聯很難改變。不過,如果中美之間准冷戰一旦形成,可能會擴展到全球。在很多方面,中國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世界其他地方,例如非洲。中美的冷戰,必然會影響到兩國在亞洲之外的關係。

  其二,區域性冷戰。這種冷戰更有可能發生在中國和以日本與其同盟國家之間的冷戰。即使沒有美國,亞洲那些和中國有直接主權利益衝突的國家,例如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也有可能形成聯盟,從而構成對中國的冷戰,甚至熱戰。今天,日本在“美日同盟”的保護傘下,也在營造以自己為中心的同盟,其和菲律賓、越南等同中國有主權衝突國家的關係,是獨立於美日聯盟之外的,也就是說具有獨立的意圖。

  無論是哪種冷戰,作為區域組織的東盟(亞細安)都會受到非常負面的影響,即其整合程度會受到損害。如果美國針對第三國(即中國)的同盟系繼續強化,有悖於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最後也可能迫使中國走上結盟道路。鑒於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力量,如果中國要結盟,也具有相當大的實力。(應當指出的是,今天的中國仍然不想看到這種針對其他國家的同盟,中國強調的結盟是針對特定問題的,例如促進貿易或者針對恐怖主義。)

  其三,美國逐漸退出前提下的亞洲秩序或者無秩序。美國也有可能根據自己實力相對衰落的現實,來調整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亞洲秩序取決於中國和日本等區域大國的互動。如果中國和日本等國解決不了彼此的矛盾和衝突,就有可能形成前面所說的區域性冷戰。如果能夠合作,就會形成類似於傳統那樣的區域自然國際關係體系。不過,這種體系不再是傳統“封建”的體系,而是平等國家之間的合作的秩序。中國近日在亞信峰會上所強調的亞洲國家的共同安全觀,就有這方面的意涵。

  其四,G2條件下的亞洲秩序。美國真正能夠站在中立的立場,來調節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G2結構既不是冷戰,也不是美國和中國兩家說了算。G2的結構需要中美能夠照顧到各自的地緣政治利益,也能建立起比較高度的互信。這並非不可能。中美的經貿關係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里,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等到中國成為一個消費經濟體,雙方的依賴程度會更高。同時,美日聯盟關係也會出現新的變數。美國今天支持日本主要是為了針對中國,一旦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儘管中國等亞洲國家也會受到影響,衝擊最大的必然是美日關係。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尤其是軍事的存在,首先會成為一個大問題。一個獨立而強大的日本,不會容許美國力量在日本甚至在亞洲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中美的關係會發生巨大、有利於兩國結合的變化。

  戰爭會互相毀滅,戰爭儘管也有勝利者,但勝利者不見得是贏家,因為誰都要承擔戰爭的代價,所不同的是代價的多少而已。歷史也告訴我們,和平永遠不容易,永遠是脆弱的。但即使如此,人們也應當努力追求和平而避免戰爭。畢竟,和平也是可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