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化改革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9:01:25  


中國改革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中國現在正面臨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經濟需要轉型,既是對前階段改革帶來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的肯定,又是對後階段改革中風險與難關的重要提示。因此,在這個節點總結反思35年的改革,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極其重要。

  循序漸進,堅持內部主體主導改革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龔若舟文章表示,改革伊始的1979年,中國GDP總量僅2600億美元,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如今中國的GDP總量已經發展到9.4萬億美元,達到了美國的一半以上。世界排名也從第八上升到第二。中國經濟能在35年內實現年均9%以上的經濟超高速增長,不得不說是世界經濟的一大奇跡。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來評估各國GDP規模,今年中國就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儘管這份報告很多人不相信,但就按7.5%的增速,中國在未來5年內還是會超過美國。

  中國改革不可謂不成功。改革的成功不僅僅是在改革目標的確立上。因為俄羅斯所明確的市場經濟改革目標遠比中國徹底,但俄今天的經濟實力卻不如中國,這是因為俄羅斯在確立改革目標後,沒有尊重國家的實際情況,選擇了“砍掉老樹栽新樹”的錯誤方法論。

  中國成功的改革方法論還得歸功於設計師鄧小平,他提出兩個大道至簡的理論:一個是樸素的改革目標論“貓論”,另一個就是改革方法論“摸論”。其改革方法論具體有四個內涵:其一,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在改革中要用經濟師的思維取代工程師的思維,要考慮改革成本、改革性價比。目標正確,但跨度過大、成本過高的改革,反而會致使社會倒退。

  其二,由簡入難,經濟帶動政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治體制也是上層建築。如果在自己的經濟尚未發展成熟的時候就大力推進政治改革,勢必會將改革的話語權、主導權拱手讓給覬覦中國的發達經濟體代理人。要想牢牢把握住改革的主導權,就必須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由此樹立起人民對於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其三,尊重國情,批判借鑒國際經驗。國情儘管不能壓倒一切,但仍是一切改革的基礎,照搬照抄是所有改革最大的忌諱。必須明確,如果不合西方標準就是不規範,那麼中國改革的成功恰恰就在於沒有盲目遵守西方的規範。

  其四,堅持內部主體主導改革。外部主導論下,內部主體主動的改革將變成外部主體推動的“革命”,由此勢必導致社會不穩定。一旦社會出現嚴重動蕩,政治經濟都被外部勢力操控,一切改革成果都將被輕易攫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