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不改革的社會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7-15 09:49:44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中國不改革的社會風險》指出,和政治風險(權力)及經濟風險(資本)相比,中國改革或者不改革所面臨的社會風險更大。因為在政治、資本和社會三者之間,社會是最弱的一方,對改革或者不改革的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最差,風險因此也就越大;今天的中國,社會改革要比經濟改革更重要。詳論如下:
 
  和政治風險(權力)及經濟風險(資本)相比,中國改革或者不改革所面臨的社會風險更大。因為在政治、資本和社會三者之間,社會是最弱的一方,對改革或者不改革的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最差,風險因此也就越大。中國的改革或者不改革,會對社會造成哪些主要風險呢?

  中共三中全會《決定》的主題是市場化。對中國社會所能帶來的最大風險,便是社會領域的更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的早期,改革者並沒有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分開來,簡單地把經濟政策應用到社會領域。社會領域主要包括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公共住房等,從世界的經驗來看,這些領域,政府應當扮演一個主要作用,輔助於市場機制。這個領域的市場機制,和經濟領域的市場機制並非是同一件事情。經濟領域的市場機制的主要目標,是資源配置的效率,但社會領域的市場機制的主要目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效率的最大化。

  中國在社會領域的改革顯然出現了大問題,改革者把經濟政策引入社會領域,導致了社會領域的過度市場化。人們甚至可以說,中國過去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破壞社會領域取得的。1990年代後期就開始了醫療領域的市場化,導致醫院變成了暴富產業。1997年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為了應付危機,政府進行了教育的產業化,教育變成了暴富產業。2008年發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機,為了應付危機,政府進行了房地產的產業化,房地產變成了暴富產業。在這些社會領域,中國的產業化遠比西方發達國家的要高,也比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要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