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應從威尼斯沒落中吸取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09:14:36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香港大學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於漸撰文指出,到了1324年,威尼斯的貿易被國有化,個人必須支付高額稅賦才能參與貿易。海上長途貿易成為貴族的專利,但隨著傳統貴族愈來愈少,威尼斯的沒落也由此開始。威尼斯本可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開放、包容、具競爭性的社會,卻因這個政治決策的轉變而走上經濟衰退之路。時至今日,威尼斯的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旅遊業。威尼斯未能成為貿易和經濟制度的先鋒,如今只能用匹薩、冰淇凌和彩色吹制琉璃吸引外國遊客。當年的經濟強國,如今已經變成一座博物館。望香港當前的政治衝突不會導致威尼斯式的結局。

  歷史上,國家的成敗興衰往往能為後人提供借鑒,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值得參考。威尼斯這座城市的經歷便是如此。

  公元1300年前,威尼斯憑借國際貿易的蓬勃,成為全球最富庶的城市,崛起為中世紀第一個城邦共和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威尼斯開始自我封閉,其城邦機制日漸喪失活力。

  威尼斯的興起源於西歐與地中海東部地區之間日益頻繁的貿易往來。威尼斯位於地中海中部,是航海者的家園,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令其享有極大的貿易優勢。

  但在當時,長距離海上貿易面對合同執行的困難,因為貨物一旦運送上船就無法追蹤下落。

  為克服這一難題,出現了新的商業形式和創新法律,為資本調度和分配提供支援。

  其中最著名的創新是“有限責任合夥關係”,這在當時的威尼斯被稱為“colleganza”。後來,這種合夥形式發展成為日後的大型聯合股份公司。

  所謂“colleganza”,一般包括兩個合夥人,一個駐守威尼斯,負責籌資;一個隨船出海,押運貨物。後者往往是資金不多的年輕人,借此機會入行。

  因此,“colleganza”成為威尼斯人社會晉升的主要途徑,造就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威尼斯商人,當然同時也不乏敗盡家財的反面例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