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咏紅:也說郭美美

http://www.CRNTT.com   2014-08-08 12:31:30  


 
  結果,這一輪舊事重提,無事生非,反而讓紅十字會再次陷入尷尬,難怪紅會也要跳出來呼救,請大家“忘記郭美美”。

  從新華社等官媒的後續報道看,揭露“郭美美真相”的出發點,要匡正炫富、物質盲目崇拜、權色交易等社會病和病態財富觀。問題是,在郭美美未經法院判決前,誰也不能確定她有罪。電視台將她“游街示眾”,視法律為何物?漠視人權,又體現了什麼價值觀?

  重看央視、人民網對郭美美的“起底”,我得到的最強烈印象,就是官媒反覆暗示的“道德敗壞”四個大字,用更直白的語言說,就是將她“搞臭”。這是一種非法治的、道德中心兼帶有政治鬥爭味道的處理方法。

  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白魯恂在代表作《亞洲權力與政治:權威的文化維度》中指出,中國文化中的權力有一些獨特特征,包括全能政治觀、集權主義、高度意識形態化和人格榜樣治國,權力是高度個人化而非制度化。

  白氏對中國文化與權力的否定態度是明顯的,他認為上述的權力觀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白氏的批評者則認為他低估了在中國文化中,“禮治”、“關係”對人的制約作用。

  且不論偏重人治與道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否不能進行創造性改造,不能否認的是,中國這個原來是高度強調道德與意識形態的國家,如今正面臨信仰與道德解體的危機。傳統價值體系不適應市場經濟環境是部分原因,而官僚行為失範,腐敗加劇社會不公與貧富差距急速擴大,一些達官顯貴滿口社會主義道德,實際上男盜女娼,也是病灶。

  中國要如何重建道德秩序?這是個大題目。但有識者也提出了答案:首先是大力強化法治與提倡法治精神——現代社會裡,法律就是宗教與道德。其次,假若公權力不能允許社會自發形成新規則,至少不要傷害法治與加劇不公不義,這是它最基本應該做的。

  有人負氣地說,為什麼不讓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老虎”、“大老虎”到電視上“游街示眾”,光“展覽”薛蠻子,郭美美,太不公平了。其實,按照法治精神,任何人都不該未定罪被游街,公權力用違背法治又有道德瑕疵的手段,通過羞辱個體來疾呼道德,效果必將適得其反。

  雲南地震中,許多貧困民眾失去了家園。報社同事前線採訪所見,有的災民身心遭受重創,卻喊不出來,他們沉默地看著遇害親人被裹屍帶走,叫不出痛,仿如最近被衝淡的地震報道。要提升社會善心與道德感,大家不妨多去關心災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