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逸儒:撲朔迷離的台灣最新政壇風暴

http://www.CRNTT.com   2014-08-24 08:37:20  


 
  第四,民意代表出任的政務官員通常衝勁有餘,穩重不足,分寸拿捏或有問題,張顯耀既然身為台灣方面首席談判代表,即使不把大陸當成敵對陣營,但好歹總是個必須尊重的談判對手,所謂的大夫無私交當然有其道理。即使雙方再熟,他也不應該把其他立委委托的案子交給張志軍,這其實是非常的不恰當。對此,張志軍也只能隨手交給隨員及相關局處處理,最多只能表示會加以注意,但將來張顯耀是不是也要為此而投桃報李,在某些事情上對大陸方面示好?

張顯耀不惜玉石俱焚

  第五,如今有關私德、女色、貪瀆的相關謠傳顯然都不是事實,全案已經由行政調查進入司法偵辦的階段,其實如果只是因為一時口快,或個性使然,嘴巴大了一些,講了一些不當、過當的談話,各國的處理方式多半只會紀律或行政處分,不至於不可收拾。但是如果其中涉及文件的不當傳遞,甚或金錢交往的問題,而且有關單位的情資來源有不同的管道,指涉的是不同但相類似的事情,問題就會非常嚴重了。

  第六,根據研判,張顯耀敢於抱著不惜玉石俱焚的心態和做法,強力反彈,並謂不惜以死明志,應該是知道,或判斷台灣政府相關方面並未掌握十足的證據,或許只是傳聞,或許只是不能端上台面的監聽資料,所以才會以如此高姿態的方式逼迫對方攤牌,蓄意把整個事情導向權力鬥爭的方向,甚至引進外部勢力和媒體介入,以爭取社會的同情,但這種做法是否真的對其有利,恐怕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即便最後證明張是無辜的,也會把他自己逼入死角,恐怕難再翻身。

  目前,大家只能靜觀其變,靜看事態的發展,證據到哪就辦到哪,畢竟沒有任何人能高於法律。如果沒事,當然應該還張顯耀一個公道,如果有事,也只能說一人做事一人擔。外界不必,或至少暫時不應用政治權謀或人事鬥爭的角度來看待此事,筆者相信這才是一個比較公允的態度。至於張顯耀如何既要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清白,但又適可而止地不讓各路政客所利用,反而傷到他口口聲聲尊敬的馬英九總統和其所服務和效忠的國家,這就要看當事人的智慧和理性了。

  其實今天台灣的問題繁多,張顯耀事件不過是冰山的一角。一葉之秋,我們可以看出許多事情都亂了套,君不似君,臣不像臣,任何小事都可能在一夕之間變成大事。學者鄙視官員、民代的不知長進、嘩眾取寵,官員看不起學者、民代的不食人間煙火、胡扯八道,民代則更是目空一切,唯我獨尊,把官員、學者當狗一樣來羞辱。一般民眾則是有樣學樣,凡事都是政府的錯,這就是台灣民主變成民粹走入極端的典型現象。這其中既牽涉到制度性的結構問題,也和馬英九的領導能力有關,如果說這就是台灣的共業與宿命,要怪也只能自己怪自己,要不然還能怪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