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靈敏:政改不是香港的全部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09:24:22  


 
  對於香港反對派來說,這應該是最壞的一種結果。過去一年多他們發動一系列投票、簽名、遊行,竭盡全力所要避免的,其實正是這樣一個方案。實際上,即使他們過去一年多什麼都不做,結果也不見得比現在更差。反對派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首先和反對派的策略失誤有莫大的關係。

  過去很多年,中央政府和反對派一直缺乏溝通和互信,反對派想問鼎特首,最先要過的一關就是要讓中央有安全感,相信反對派也是愛國愛港,這是眼明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道理。而反對派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採取的是恐嚇戰略,步步緊逼,一方面堅持“公民提名”及“國際標準”;另一方面不斷揚言要“占領中環”、罷課罷市。而對中央伸出的橄欖枝——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見面、到上海會見負責香港政改的官員——則要麼拒絕接受,要麼虛與委蛇。

  對於愛國愛港這一中央的核心關切,反對派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要麼認定這一要求是強人所難,不予理會;要麼堅持自己對愛國愛港的理解,我行我素。最終,反對派不但沒有消除中央的疑慮,反而加劇了中央對自己的不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央讓步,不僅管治權威蕩然無存,而且會發出錯誤信息,讓人以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從而激發出更多更大的叫板行為,後患無窮。因此可以說,是反對派將中央政府逼入牆角,結果招致強烈反擊。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直在爭取民主的反對派其實是幫了民主的倒忙。

香港反對派追求民主過於理想化

  香港反對派追求民主的決心是令人敬佩的,但由於不了解中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又有一種民主的原教旨主義情結,過於理想化,最終是用錯了方法,錯估了形勢,欲速則不達。對於反對派來說,如果能通過特異功能把香港挪到英國或美國旁邊,那自然是最理想不過的。可惜這只是一種幻想,政治終究是現實的事情,他們不幸遇到了中共這樣的對手,這是改變不了的命運。

  如何在這一現實下為香港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才是他們最應該考慮的,站在道德高地上譴責、激怒、挑釁對手並非上策。民主不僅需要高蹈的理念,更需要成熟的行動。在這方面,香港的反對派是不及格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