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捐獻器官,中國人為何說不

http://www.CRNTT.com   2015-01-26 07:14:14  


姚貝娜的角膜已使受助者重見光明,但幸運如二人者是極少數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昨日,深圳晚報還原“偷拍姚貝娜遺體”全過程,再掀輿論波瀾,而在爭論過程中,姚貝娜捐獻角膜行為本身卻沒得到公眾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姚貝娜捐獻角膜背後,是中國眼角膜和器官捐獻率一直過低的尷尬。很多人都把這歸結為中國“死後要留全屍”的封建觀念,真是這樣嗎?(詳見鏈接) 

角膜捐獻也好,器官捐獻也好,在中國都是一個巨大的缺口

  姚貝娜捐獻角膜背後,是中國角膜捐獻率一直過低的尷尬

  角膜疾病是全球第四大致盲病患,在中國更是第二位致盲眼病,不過角膜移植卻可以使患者恢復視力,姚貝娜捐贈的眼角膜已成功使兩名受助者重見光明。但幸運如這二人者只是極少數。據2008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中國目前共有視力殘疾1691萬人,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約400萬人,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複明,但每年只能進行不到5000例的移植手術。

  其實眼角膜移植手術從技術角度來說並不複雜,手術成功率可高達90%以上,中國也很早就效仿發達國家建立了眼庫。造成“無米下鍋”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中國角膜捐獻率過低,角膜資源極其稀缺。目前,在國內大約有20個眼庫,但幾乎都是“有庫而沒有眼角膜”的“空庫”。中華眼庫協會於1985年成立,到2006年接收到的自願捐獻的角膜不到100例。與此同時,美國、斯里蘭卡等國家卻在輸出眼角膜,幫助全世界患者恢復光明。

  眼角膜尚且如此,嚴格意義的人體器官捐獻在中國更是一個巨大的缺口

  嚴格來說,眼角膜屬人體組織(眼球最前面的一層無色透明膜),而非人體器官。那中國的器官捐獻率怎麼樣呢?

  在中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概有150萬人,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供需比例只有1:150。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平均器官供需比為1:20~30,美國為1:5,英國則為1:3。懸殊的供需差距主要在於器官供應的稀缺,而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器官捐獻率居於末位。據全球器官捐獻與移植觀察機構的數據,西班牙捐獻率最高,為35.1/百萬人,美國為25.8/百萬人。而關於中國的器官捐獻率,現在被包括中國官媒在內的媒體廣泛使用的是0.03/百萬人(其實最早出現在2008年,但無法確定初始出處)。這一數字,在2014年四月紅會下設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譜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訪問時曾被辟謠,但後者給出的“2013年,中國每百萬人口中已經有0.63人實現了捐獻”,與世界水平仍有相當差距。

  2010年,中國衛生計生委和紅十字會曾在一些省市試點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但效果並不理想,作為大陸10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城市之一,南京在試點的一年間竟沒有實現一例自願器官捐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