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什麼說一帶一路是“一號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5-02-25 09:59:09  


 
  戰略意義之三:消化過剩產能,化解債務風險

  產能過剩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症結之一。通常健康且創利的產業產能利用率應當在85%以上,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11年中國全部產業產能利用率不超過65%。儘管中央自十八大以來加大力度去產能,但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並沒有明顯緩解,甚至有所加重。根據央行公布的5000戶企業調查數據顯示,設備能力利用水平從去年末的41.2%進一步下降到40.6%,距危機前45%左右的水平仍有較大缺口。PPI已經連續32個月負增長,超過了90年代末的31個月。今年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大概在4300小時左右,遠低於去年和歷史正常水平。這些跡象都表明中國仍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
  
  在國內房地產等傳統需求引擎低迷的背景下,出口是化解產能過剩為數不多的途徑。上一輪去產能和加入WTO帶來的外需紅利就有很大關係。但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傳統的出口市場增量空間不大,國內的過剩產能很難通過他們進行消化,在國內消費加速啟動難以推進的情況下,通過“一帶一路”以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開辟新的出口市場是很好的抓手。

  戰略意義之四:獲取戰略資源,拓展經貿合作

  中國的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較高,現在這些資源主要通過沿海海路進入中國,鐵礦石依賴於澳大利亞和巴西,石油依賴於中東,渠道較為單一。中國與其他重要資源國的合作還不深入,經貿合作也未廣泛有效的展開,使得資源方面的合作不穩定和牢固。“一帶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陸路資源進入通道,對於資源獲取的多樣化十分重要。

  戰略意義之五:強化國家安全,開拓戰略縱深

  中國的資源進入主要現還主要是通過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於外部威脅,在戰時極為脆弱。我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也集中於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擊,整個中國會瞬時失去核心設施。在戰略縱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工業少,還有很大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潛力,在戰時受到的威脅也少,通過“一帶一路”加大對西部的開發,將有利於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

  戰略意義之六:提升國民收入,扭轉國際收支困局

  中國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過度重視GDP(國內生產總值),而忽略了GNP(國民生產總值)。GNP與GDP的差異主要是對外淨資產收益,在這一點上,中國一直深陷對外淨資產與負收益並存的窘境。

  截止2014年三季度,中國的對外淨資產雖然高達1.8萬億美元,但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卻只有負的231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對外淨資產是負的4.6萬億美元,也就是淨負債國,但美國的投資收益卻是正的2288億美元。簡單來說,中國作為借給別人錢的人竟然還要給別人支付利息,而美國作為借錢的人竟然有巨額的利息收入。
  
  問題出在兩個方面:從對外負債端來看,中國引入外資的方式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資(FDI),而FDI由於享受了地方政府的諸多優惠政策,收益率普遍較高,據世界銀行統計,在華FDI的投資收益率可能超過20%。但更重要的是資產端的問題,中國對外投資的收益過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