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中國國民黨深層危機與未來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05:01  


 
  如此說來,如果說國民黨要把自己的兩岸論述當成是“戰犯”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如此理解,國民黨的檢討,絕對不會是我長期主張的應該要“深化九二共識”,反而是再進一步對九二共識開刀、再弱化九二共識?也想對自己給台灣社會的“親中、統一”印象與標籤開刀了呢?這似乎是合理的,也符合國民黨高層思維慣性的處理方式。因為如果從“選舉總路線”來說,進一步向所謂“主流民意”靠攏,進一步擁抱“本土”就一直是之前國民黨每次敗選檢討的一貫方向,不是嗎?雖說如此,但每次敗選檢討,總是在這樣的方向中,捲在各種黨內的拉鋸里,不乾不脆地小小挪動一點,然則這次的開刀,會動多大的手術呢?

  如果回顧一下,國民黨在前兩次的“總統”敗選檢討里,其實也都對上述兩點做過處理,衹是每次處理都總是不敢大開大闔,最後總是妥協了事。這次的檢討,以國民黨一貫習性,當然大概率還是如此。然而如果國民黨真的大開大闔了,則它將會怎麼改變呢?又或者說,就算它還是在彼此妥協之下,衹能小步慢走,它又還有多少小步挪移的空間呢?

  就九二共識而言,上次2020年敗選後,江啟臣當選補選主席後所作的敗選檢討,已經將它修改為“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憲法”九二”),這種實質上是抽乾了九二共識內涵的說法。我曾一再指出,當年的九二共識也許以“九二理解”表述,會更理想,因為它實質上包含了兩個共識,與一個彼此的諒解。其中有共識的部分,主要是兩岸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也都共同追求國家統一;而沒有共識,衹有彼此諒解的部分是,大陸主張在處理事務性問題的前提下,不必討論一中的內涵;台北的主張是彼此各自表述一中內涵。這樣的九二共識,在三十年間,其實已經歷過風風雨雨,而每次的風雨,就幾乎都拿掉了一些實質的內涵。比如說在馬政府時期,曾發揮大作用的九二共識,卻實質上已經被馬政府修改為衹是“一中各表”而已。而同樣的一中各表,事實上在國民黨的每次解釋中,也逐漸把事實上兩岸有共識的部分,也就是“一中原則與共謀統一”這兩點給抽離了,而僅保留彼此各說各話的部分。這樣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當然已經魂神俱杳。相對於國民黨這種“虛化”九二共識的做法,大陸也乾脆就不再提九二共識中彼此諒解的部分,而衹強調原本有共識的兩點。大陸對九二共識定義的用法是一中原則與反對“台獨”。

  國民黨這種衹談“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做法,大概一直維持到上次大選,然後就是上面提到的,江啟臣將之修改為“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九二共識”。這種修改的最大用意,就是拿“中華民國憲法”作為護身符或擋箭牌,已不再思考兩岸關係如何從經濟往政治的進取,而是為避免兩岸的政治對話,因而不衹不再去提雙方有共識的部分,還要進一步強調在雙方各說各話的部分,也必須代入“中華民國憲法”,也等於變相形同要求大陸提及九二共識時,也同時必須以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為前提。這當然不衹完全偏離了原本的九二共識,也不衹是虛化了九二共識,其實根本就是本質上扭曲、異化了九二共識,拒絕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的理由。試問,如果大陸也說九二共識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的九二共識”時,台灣又將如何自處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