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中學課本應選哪些魯迅作品

http://www.CRNTT.com   2009-08-13 16:10:33  


中學語文課本應調整選取魯迅的作品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瀟湘晨報》今天刊登評論員陳季冰的文章“中學語文是幹什麼的”,作者認為,“…中學語文教材該不該減少魯迅作品…我以為,這是個偽問題,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中學教材應該選魯迅的哪些作品?很顯然,我們應該將最具有文學價值的魯迅作品選入語文教材,而將文學價值比較低(可能其他價值比較高)的魯迅作品請出教材”。文章內容如下:

  這兩天一則關於魯迅先生的新聞成為人們爭論的中心。據說,魯迅作品“幾乎成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雞肋”。原因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讀魯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壓抑”、現在的孩子對魯迅的那些革命性、戰鬥性的文字有“時代隔膜”…… 

  我看到網絡上對這條新聞的評論大多將重點放在諸如“現在還需不需要魯迅的精神?”、“魯迅究竟是不是一個優秀作家?”或者“中學語文教材的舍取應該聽誰的意見?”等等上面。在我看來,這些基本都屬不著邊際之論,不僅無助於改進中學語文教材和教學,也許反而會將這種努力引向歧途——例如,倘若這個時代最需要某種什麼精神,就應該把它編進教材的話,那麼我覺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應該是當下最具迫切性的語文教材;再如,決定語文教材選哪些文章的人當然是各相應年級語文教師中的佼佼者,難道選教材還得由學生和家長說了算? 

  之所以會產生上述這些奇怪的認識,我認為關鍵是許多人根本就沒有(也不想)搞清楚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中學語文是幹什麼的?或者說,它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什麼?我很希望通過這次魯迅作品損益的熱門話題,社會能夠真正對此有所反思。只有在這個核心問題上有了一個正確認識,才談得上改善教材、改進教育。 

  其實,中學語文教育的目標非常簡單,它應該分成兩部分:第一,幫助學生掌握日常社會生活所需要的語言交流能力,也就是基本的讀寫;第二,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除此之外,中學語文不應該承載任何其他功能。當然,作為一個中學生,道德修養、愛國精神等等也都確實是應該確立的,但這是其他教育的使命。 

  假如同意上述這兩條,那麼中學語文教材入選文章的標準就有了一個大致方向。我認為它應當包含以下幾個元素:第一,語言文字使用規範、流暢;第二,對理解力的要求適合大多數同齡人的智力水平,亦即做到所謂深淺適中、雅俗共賞;第三,兼顧各種文學體例;第四,是公認的優秀作品。 

  然而,相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中國的語文存在一個獨一無二的難題,即我們在過去的百年里經歷過一次語言的“斷裂”——白話取代文言,成為書面語言的主流。眾所周知,文言與白話之前的差別不亞於兩種不同的語言,這就大大增加了中國語文教育和教材選編的複雜性。因為所謂“公認的優秀作品”,是必須經歷過相當長時間(比方說50年以上)的大浪淘沙的——也就是說,真正的優秀作品大多是文言文寫作的。因此,極端地說,對於編寫最好的中國語文教材這個目標來說,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讀寫能力與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是存在相當程度矛盾的。這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平衡。 

  回到中學語文教材該不該減少魯迅作品的問題上,我以為,這是個偽問題,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中學教材應該選魯迅的哪些作品?文字的存在有許多不同領域的價值,最基本的,有傳遞和保存信息的意義;也有政治宣傳的意義,還有道德教化的意義……很顯然,我們應該將最具有文學價值的魯迅作品選入語文教材,而將文學價值比較低(可能其他價值比較高)的魯迅作品請出教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