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多層次資本市場 原本就是統一體

http://www.CRNTT.com   2009-12-05 08:50:17  


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利於投資者分散風險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訊/多層次資本市場理論告訴我們,證券流通市場由以有形交易所為標誌的場內市場和分散個別交易的抽象場外店頭市場(OTC),前者相對於後者,交易便捷,法律風險低。上海證券報發表浙江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上海中大經濟研究院院長益智文章指出,對於中國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交易所市場只是上海和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也習慣了對其中掛牌股票的交易;然而,實際上,中國還有上海、大連和鄭州三大期貨交易所(還有一家位於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候推出股指期貨),其中上市的商品期貨,對於構建完整的證券資產組合意義重大。在眼下股指期貨尚未上市的階段,有必要領先一步研究商品期貨與股票組合投資的技巧。

  文章分析,本來,同為流動性好,監管規範嚴格的投資理財對象,股票、債券、基金、商品期貨的投資和交易,對於某一個體投資者而言,應該是被納入統一考慮範圍之內的。看看那些著名的國際投資大師,他們的投資對象都涉及國外、國內的股票、期貨、期權,只有這樣才不會浪費資源,失去機會。但在中國,這些資產被人為地分割開來,似乎有一條看不見的鴻溝。

  就拿股票和期貨來說,在中國,絕大部分投資者是做股票的不做期貨,做期貨的可能覺得不夠刺激而不屑於做股票。能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做組合投資的為數極少。有統計數字為證:2009年滬深股票投資者開戶數已逾1.3億戶,而商品期貨投資者在近兩年大幅躍升之後的開戶數才約為86.5萬戶,連前者零頭的零頭都比不上。所以即使做期貨的都做股票,舉國能夠達到期股結合境界的也不會有幾十萬戶,這樣的投資結構,不能不說是跛腳的。

  其實,國人投資時的習慣性思維久已存在。早在股市開辦之初,由於存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兩個市場,早期股民一部分只在上海開戶,只炒在上海掛牌的股票;另一部分只在深圳開戶,只炒在深圳掛牌的股票。甚至出現過滬強深弱、滬弱深強的非理性戲劇性場面。今天,絕大多數股民都開有滬深兩個賬戶,如果再有這種現象,簡直是在送錢了。從今天的眼光看,當時的市場多麼幼稚,可請冷靜想一想,我們現在依然幼稚。因為在上億的龐大投資群體中,商品期貨的投資者只有區區幾十萬。要知道,商品期貨交易所在中國有三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比證券交易所還要多一個,而且交易的品種是透明度極高的23種大宗商品,如銅、鋼、橡膠、玉米、小麥、白糖、黃金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物品,況且商品期貨的交易手段靈活,即可做多也可做空,還有股民夢寐以求的T+0交易機制。所以筆者建議所有的證券投資者都開設面向五大交易所的賬戶,特別呼籲已在證券公司開了滬深兩個交易所股票賬戶的股民,再到期貨公司開一個可以在三大期貨交易所交易商品期貨的期貨賬戶,以便在商品和股票之間建立合適的資產組合。

  雖然還有多重困難,尤其在法律環境上尚需彌補不少缺陷,但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方向是確定無疑的。投資者翹首以盼的創業板已經推出,其財富效應令人瞠目,下一個熱盼的就是股指期貨了。推出股指期貨就是為了給缺乏做空機制的滬深股市提供一個套期保值工具,其原理與目前正在運行的商品期貨完全一致。所以,投資人如果現在嘗試商品期貨,不僅可以利用期股聯動更高效率地賺錢,而且可以據實研究如何運用商品期貨對手中的股票資產套期保值。再者,到了股指期貨上市的時候,也就不必手忙腳亂惡補商品期貨基本知識,只需輕鬆地在原來23個商品期貨品種基礎上在加一個股指期貨就行了。想一想,現在只有幾十萬的期貨交易者,如果若干年後這個數字達到1000萬、10000萬,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這會是個什麼局面?而現在介入的投資者屆時將處於一個怎樣的優勢地位!

  文章最後指出,事實上,總有先知先覺者在行動,基本金屬、黃金、橡膠等老品種的期股聯動早已為市場熟知,現在一些新上市的商品也開始進入了這一行列,比如PVC的走勢引發了股市相關板塊的爆發。11月10日,PVC期貨繼續小幅上漲,而新疆天業、氯碱化工等與PVC生產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也一度漲勢凶猛。這樣的期股聯動,對投資人的選擇又增加了一個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