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個必要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08:42:04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關於貧富差距和普通人群收入過低的議論,今年以來一直在升溫。原因在於,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似乎呈現出繼續擴大之勢。上海證券報發表東航國際金融(香港)公司陳東海文章認為,要提高普通人群的收入,分析清楚當今社會到底有幾次分配現象以及普通人群在每次分配中的地位,是必要的前提。

  文章稱,關於社會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公認的有一次分配與二次分配之說。第一次分配是直接分配,是勞動者在財富的產生過程中可以直接參與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的一種轉移支付。近年來,某著名經濟學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說法,把慈善事情算作分配。同時,今年也有某學者提出第四次分配之說,把獲得財產性收入作為分配。

  文章分析,社會財富還有第五次分配,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依然是沿用社會公認的分析方法,但第三次分配與某經濟學家的慈善之說不同,因為慈善在中國太過微弱,沒有對社會財富產生明顯的分配作用。第四次分配包含某學者提出的財產性收入的分配問題。而第五次分配,則是目前統稱的“灰色收入”,對於社會財富有相當的轉移和分配的作用。

  在第一次分配中,十數年來一直強調“一次分配注重效率”。由於絕大多數人只能從一次分配中取得收入,因此在第一次分配誇大效率抑制公平的做法,就成為目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宏觀上來說,財富分配機制不利於普通人群收入的增長。這些年來財政收入增長遠遠高於GDP的增長,而且加稅的理由和說法還層出不窮,GDP和企業利潤增速又遠高於普通人群工資收入的增長,所以造成普通人群的收入在GDP中的份額越來越低。從微觀上來看,各個單位和公司,往往強調分配上拉大差距,而官位、崗位、身份、地域、行業與職業等等便是拉大差距的主要依據。

  二次分配強調公平,但由於二次分配幾乎由權力部門完全主導,公眾幾乎無法直接參與,因此不公平現象同樣不容忽視。就像一些社會保障,如失業救濟、醫療保障、公共事業、退休待遇等,普通人群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目前失業數據主要是來自於城鎮,農村基本沒有覆蓋。對於登記失業人群的失業救濟,也是比較微薄。醫療保障,還有很多人沒有被覆蓋。同時,公用事業的投入遠遠不夠,普通人得利不足。至於退休後的待遇,很多人沒有保障或者保障較低,但一些從事特殊職業和有權力的人,退休後仍可享受不同的待遇。最近,一些地方曝出政府用保障資金為巨富和名人提供住房補貼或者是生活方便,便是顯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