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三大壟斷致財富向少數人集中

http://www.CRNTT.com   2011-03-02 11:20:58  


制度歧視和權力壟斷造成了收入和貧富分化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日前在中國經濟網撰文“三大壟斷致財富向少數人集中”,文章表示,“當今中國貧富分化的局面,既有制度安排的缺陷,有權錢交易加劇的資源分配不公,有行政權力和資本權力的濫用、貪婪和催肥,也有市場競爭內生壟斷的馬太效應。顯然,無視這些多以萬億元規模分配的財富和國民收入大格局,僅著眼於一些並不改變問題本質的枝節乃至虛構的矛盾,無論我們天天唱什麼高調,並不可能真正縮小貧富差距”。全文如下:

  財富的初始分配狀態比較均等,人們僅以勞動、智慧和天賦進行的公平競爭,一般不會很快產生貧富嚴重分化的結果。因此,中國10多年來在社會相當大部分資產仍歸國家所有的情況下,貧富就迅速拉開差距,以至於在多半人口還不能算完全進入小康社會的同時,少部分先富起來的居民就已經讓中國成為全球頂級奢侈品消費大國,這表明一定有廣泛而又重大的壟斷性因素破壞了競爭和分配的普遍公平性。這顯然並不是人們一般所說的存在部分壟斷性行業、壟斷性國企就能造成的,因為經濟學上的壟斷收益從來是屬於壟斷所有者的。至於在這些行業就業的部分受益職工,絕大部分充其量也只能稱為中產階層而已。當然,為什麼恰好是這些幹部、職工躋身中產,其公平性自然可以質疑,但任何社會都不會因中產增多而造成貧富兩極分化,則是無疑的。

  因此,在澄清了收入分配領域中的層層迷霧之後,我們現在可以直擊問題的要害和症結:在收入分配問題研究中往往被人們忽略的行政壟斷的歧視、權力壟斷的自利、資源壟斷的暴發和市場壟斷的馬太效應,是造成財富加速從多數人向少數人手中轉移的第一推動力。真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我們既不能像目前流行的那樣,離開居民本身的貧富分化而在似是而非的外圍問題上兜圈子,也不能企圖去拉平人們在市場競爭中必然會出現的收入和財產差距,而是要正面揭示那些真正不公允地拉大貧富分化的主要壟斷因素,通過變革和機制設計,改造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制度安排。

  ■ 行政性制度壟斷下的財富大轉移

  在任何社會中,國家是最大的行政壟斷權力,這是人類結成和維護社會必須支付的代價。因此,行政性的制度壟斷是市場之外影響收入分配格局的最大因素。但應當公正地指出,這種影響不僅未必都是負面的,而且通常情況下是正面的。即便是像許多國家都有的對市場的部分直接干預,如對水、電、油、氣及許多公用事業(2244.599,6.37,0.28%)價格的壟斷性干預,其目的也往往為了社會穩定和保護弱勢群體。中國資源和公用事業產品的價格目前正在逐步削減政府補貼和作謹慎的微調。但這種緩慢的價格鬆動一方面受到呼籲加速能源資源價格改革的經濟學家批評,另一方面卻又已經引起了普通民眾及為其代言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可見,這種行政壟斷其實有它的難言之隱。

  所以一般來說,政府的行政性壟斷對於收入分配來說,體現了對市場干預的公平精神,而不是相反。只是如成品油或天然氣的價格那樣,這種干預的實際作用或效果經常會引起爭議。但從政策設計的本意來說——就如我們在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看到的政府對這類價格的管制或干預,確實是以保護低收入者和穩定社會為目的。可以認為,當行政性的制度壟斷是以經濟社會的穩定和保護弱勢群體為出發點時,其實施效果一般會改善或至少不會惡化財產和收入的分配狀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