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該試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1-11-11 08:15:31  


 
  產權改革實現銀行企業屬性

  文章指出,建設金融自由港離不開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對區內原有的國有銀行進行產權制度改造,使它們由原來國有銀行的分行或支行,改造成為民間資本控股的獨立的法人銀行,和它們原來的上級國有銀行部門脫鈎,實現徹底的改頭換面。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打破壟斷,實現和其他民營銀行的平等競爭。二是放手讓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不對所設組織的類型和數量、投資額度、出資比例等設限,在當前政府提出的試驗區方案中,主要鼓勵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的增量改革,而這些金融機構在業務範圍上受到的限制仍然比較大,距離真正的銀行尚有差距,而我們設想,如前所述,允許私人成立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即它的業務和目前國有銀行的業務沒有區別,當然,我們不可能預設在金融自由港內,會出現什麼形式的金融機構,因為這取決於銀行家的活動,不可能事先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形式一定是非常多樣化的。開放金融業,對急於尋找投資渠道的溫州民間資本來說,無疑是打開了一扇大門。這兩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國有銀行的“私有化”和民間金融的“合法化”,這應該成為金融試驗區的兩條支柱,它們缺一不可。

  有人可能會說,私人銀行家可能會掩蓋重要的信息,從而讓儲戶承擔額外的風險,甚至使儲戶遭受損失甚至血本無歸,因此需要政府的“監管”。要指出的是,這種風險是有可能存在,但不能成為政府監管的理由。銀行監管部門不可能有銀行真實儲備、投資情況的信息,銀行很容易造假應付監管部門。政府更不可能知道的是什麼規則是適合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這套規則不可能被政府事先制訂出來,只能通過銀行家的競爭去發現,維護金融秩序的,正是不斷地被銀行家發現並得到市場認同的那套規則,也只有這套規則,才是金融業生存和不斷擴展的基礎。競爭中產生的組織和機構,如信用評價機構,是促使銀行遵守應有的規則,維護金融秩序也起到輔助的作用。所以,政府的監管,如果需要的話,那絕不是執行自己制訂的那套規則,而是維護這套市場自身的規則:一套有助於發現誰有銀行家才能,並允許其發揮才能的規則。

  現代金融需現代社會基礎

  文章稱,建設“試驗區”,目的是催生出現代金融,但溫州的土壤能否產生現代金融,我們仍然心存疑慮。這是因為現代金融所賴以生存的基礎絕不只是金融本身,換句話說,現代金融業是建立在現代社會的基礎上的,一個法治的社會、誠信的社會才可能有現代金融,其程度和金融發達程度成正比,比如我們看到香港有現代金融,瑞士也有現代金融,而這些國家或地區無一例外都是高度法治的、社會誠信度高的國家和地區。溫州如不在法治和誠信社會上下工夫,現代金融是不可能的,即試驗區不會有什麼結果。也許,建設法治社會的挑戰,比建設金融試驗區本身還要大得多,但確實這是政府必須面對的挑戰,別無選擇。

  “試驗區”應該有長遠的目標: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現代化積累經驗,而不能停留在解決危機這個層面上,因此它要為全方位的改革做準備,不僅是放寬民間金融,使民間金融正規化、合法化,還要嘗試國有銀行私有化的可能性,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局限於就金融談金融,必須在法治社會、誠信社會和公民社會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在這方面,可借鑒香港、瑞士的社會管理經驗。從發展階段上來說,溫州以製造業為主的階段早就過了,溫州也早該進入到以金融業為主的階段,但溫州迄今都沒有已經進入這一階段的跡象,這次,機會再次降臨溫州,我們有理由對溫州這次的金融改革有更高的期待。須知,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必須用真正的、更深層次的改革來解決,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