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與戰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1-17 08:24:57  


走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既是短期政策的著力點,又是中長期的戰略選擇。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走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既是短期政策的著力點,又是中長期的戰略選擇。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指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釋放城鄉居民消費的巨大潛力,逐步使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可以為中國未來5~10年保持8%的增長奠定重要基礎,對世界經濟再平衡發揮重要作用。

  走向消費主導的目標選擇

  文章分析,中國由生存型階段進入到發展型新階段,社會需求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此,將釋放城鄉居民的巨大消費潛力。能否抓住歷史機遇,用5~1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消費主導的目標至關重要。

  1.消費主導的目標。走向消費主導,就是要改變消費率持續下降的趨勢,使消費率明顯上升。從現實情況看,未來5~10年走向消費主導可以分兩步走:

  (1)“十二五”時期初步實現消費主導。其主要標誌:最終消費率從49%提高到55%;居民消費率從35%提高到45%。

  (2)到2020年基本實現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其主要標誌:最終消費率進一步提高到60%以上;居民消費率提高到50%以上。

  2. 實現消費主導的現實基礎。總的看法是:由於居民消費需求升級、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消費需求增大是一個中長期的客觀趨勢。就是說,中國走向消費主導既面臨重大的歷史機遇,又具備基礎條件。例如:

  (1)城市化正處於快速推進中。現在看來,未來5~10年,中國的城市化至少還有10到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世界銀行前副行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曾說過,21世紀初期影響世界最大的兩件事:一是美國的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市化。麥肯錫的研究報告認為,按照目前中國城市化發展趨勢,中國的城市消費量在2008年到2025年這17年的增量就足以創造一個相當於2007年德國市場的總規模。

  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城市化是拉動消費的戰略重點。未來10年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將釋放巨大的消費能力:

  一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大概是3個農民的消費。城市化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將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

  如果農村人均消費水平提高到城鎮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的60%,按2009年數據測算,年新增消費規模將超過3.6萬億元。

  農民工市民化,不僅有助於釋放2.3億農民工的消費需求,還能夠拉動相關的投資。有研究表明,每轉移一個農民工,大概需要10萬元的投資。如果每年能有效地轉移1000萬農民工,由此帶來的年投資規模不低於1萬億元。

  (2)服務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服務業比重只有43%左右,遠低於世界60%的平均水平。未來10年左右,如果服務業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將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

  以文化產業為例,2010年中國文化消費占GDP總量僅僅為2.5個百分點,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例如,日本為15%左右,美國文化產業比重達到25%,歐洲平均為10%~15%。如果未來5年文化消費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將新增約4萬億元的消費規模。

  3.走向消費主導的增長前景。長期以來,由於習慣於投資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對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還存在某些疑慮。有學者提出,由於中國已經進入經濟增長階段的調整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將下降,今後2至3年、最多3至5年,經濟增長速度將由9%左右回落到6%~7%。這個估計的前提需要討論。一定條件下消費的變化對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

  (1)如果消費潛力能夠有效釋放,最終消費率達到60%以上,投資率回歸到正常水平,即40%以下,那麼未來10~20年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應當說是有可能的。

  (2)如果消費率一直上不去,甚至逐年下降,那麼,即便投資率上去了,我們也將面臨“低消費陷阱”的挑戰,不僅很難實現8%的增長,而且還將面臨一系列嚴重的經濟社會矛盾和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