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地緣政治大轉移和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2-02-14 09:18:4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訊/為什麼美國的地緣政治轉向亞太地區?如何從地緣政治來看中美關係?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地緣政治大轉移和中國外交”,就此評論如下:

  本欄上周從文化地緣的角度,討論了中國外交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文化對國際關係的影響非常實在,但比較容易被忽視。簡單地說,當世界的地緣政治轉向亞太地區的時候,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的頻繁接觸就變得不可避免。儘管從長遠來看,接觸多了,兩種文明之間的信任會得以產生和發展;但在最初階段,當兩種文明還不能互相適應的情況下,頻繁的接觸表明衝突的機會也越多。本文主要論述為什麼這個世紀的地緣政治,已經很快轉移到亞太地區。從地緣政治來看中美關係,也比較容易說清楚。

  為什麼美國的地緣政治轉向亞太地區?首先是地緣經濟因素。亞太地區日漸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是不言的事實,並且這種趨勢在未來的數十年不會改變。今天,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是第三大。此外,印度也正在崛起,成為繼中國之後的另外一個亞洲經濟大國。印度尼西亞和東盟(亞細安)國家的經濟增長也不可忽視。其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儘管也有經濟增長的潛力,但遠不及亞洲地區。多年里被人們稱道的“金磚國家”(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和南非)中間,其它幾個國家的GDP總量目前還不及中國一個國家。歐洲和美國現在面臨嚴重的經濟結構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做調整。歐美經濟對世界經濟依然重要,但在其結構調整期間,要扮演世界經濟領頭羊的角色比較困難。這樣,亞洲必然要在很長時間里保持世界經濟重心的位置。

  在這樣的情況下,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歐洲甚至俄國,其經濟戰略必然向亞洲轉移。從世界歷史上看,也是如此,即一個國家的地緣經濟,是跟著世界經濟的增長點也就是經濟重心走的。例如唐宋時期的中國,18、19世紀的歐洲和冷戰期間的大西洋兩岸。因為亞洲地區涉及到世界上幾個最大的經濟體,世界經濟重心轉移到亞洲,也表明代表這些經濟體或者主權國家的政府之間,互動也必然增加,並且成為主體。這種互動意味著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的重叠。如果代表主權國家的政府不是互動的主體,那麼國家間的經濟關係更多地表現為公司之間的貿易關係。但一旦主權國家成為主體,那麼經濟互動面的戰略重要性就顯示出來。就是說,即使是經濟上的互動也具有了非常的戰略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