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今日改革的關鍵在於“如何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09:18:09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當前中國改革遇到的問題,不是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被人們所認識,而是改革的動力要從哪裡來、選擇什麼樣的改革路徑的問題。或者說,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繼續深入改革,而是如何深化改革。”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鄧清波的文章《中國今日改革的關鍵在於“如何改革”》:

  最近,《人民日報》在2月23日發表的一篇談深化改革的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引起了相當多的反應評論。

  該文章指出:自1978年至今,中國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開闊的行進空間,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在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而是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現實中,或是囿於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或是陷入“不穩定幻象”,在一些人那裡,改革的“漸進”逐漸退化為“不進”,“積極穩妥”往往變成了“穩妥”有餘而“積極”不足。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莫不與此有關。

  對此,輿論再次疾呼要繼續深化改革,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如果說宣傳教育總是能觸動一些人,那麼,這樣的疾呼無疑是有其必要的。但實際上,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巨大成功,不僅在於使經濟社會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飛速發展,也在於把“改革開放”的理念本身深深地植根於民眾精神之中,使之本身成為了一種主流思潮。換言之,對於是不是要繼續改革開放,我們的社會其實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

  其實,即使是在地方官員群體中,他們對改革也有高度的認同,早先的調查顯示高達85.1%的他們認為“應該加速政治體制改革”,認為“目前不宜進行改革”的人僅占答卷者的5.8%。(參見拙文《地方官員對改革的認同是可貴的資源》,載《中國青年報》 2007年12月25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