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全球化與弱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2-05-02 09:26:58  


 
“通往奴役的道路”

  但是,在後發展中國家,包括俄國和中國,工人階級則的確成為了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在這些後發展國家,國家政權並不像先發展國家那樣,在資本和勞動之間充當一個協調者,而是和勞動站在一起。國家政權和勞動的一體化構成了巨大的力量,消滅了資本和資本賴以生存的市場。當然,在這些國家,資本的力量本來就不是很強。消滅了資本之後,這些國家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日後的“計劃經濟”的道路。但是,在消滅了資本之後,誰來發展經濟?消滅了市場,又如何發展經濟?

  如日後的歷史所證明的,“計劃經濟”最終走上了經濟學家海耶克所說的“通往奴役的道路”。沒有了發展經濟的主體與動力,貧窮也成為必然。蘇聯東歐和中國的計劃經濟,導致了普遍的貧窮即貧窮社會主義不難理解。社會主義本來就是要使得經濟發展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發展,但貧窮社會主義最後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實現蘇聯模式貧窮社會主義的主權國家,在和西方國家的競爭過程中敗下陣來。而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重新接受市場經濟,才避免了和蘇聯的命運。

  第三波西方民主就是大眾民主。資產階級創造了工人階級,工人階級進入政治過程,這使得西方民主大眾化變得不可避免。之後,各種社會群體包括婦女、少數種族等也通過各種社會運動(例如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進入政治過程,民主的大眾化過程至少從理論上說完成。現在人們把很多權利和民主化聯繫起來。在歷史上看,的確很多權利尤其是公民的政治權力是隨著民主化而產生的。

  不過,我們要注意兩點。第一,很多方面的權利,尤其是經濟和社會權利,在民主化之前已經實現。西方很多方面的社會制度建設發生在大眾民主化之前,甚至在專制主義階段。最明顯的就是法國的教育制度是在拿破侖時代建立的;德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時代建立的。可以說,西方大多數基本國家制度,和大眾民主化沒有什麼緊密的關聯。歷史經驗表明,大部分國家制度必須在大眾民主化之前得到建立。如果不能得到建立,那麼在民主化之後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民主化可以產生巨大的政治能量。不過,這種政治能量可以有效地摧毀現有的制度,但不能同樣有效地建設新制度。歷史地看,民主政治對國家制度建設的貢獻並不很大。我們可以舉美國為例。美國是典型的民主國家,其大部分制度都是建國那一代政治領袖建立的,後來只是修修補補。只有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時候,當社會經濟的動蕩威脅到政權生存的情況下,才利用危機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這次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政府也試圖為窮人建立醫療保障制度,但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前途未蔔。可能是危機不夠深刻吧!在危機沒有對政權產生足夠威脅的情況下,各方面的力量很難妥協,重大的改革自然很難成功。實際上,民主制度是一種極其保守的制度。在民主政治下,各方面的利益都可以得到表達,但要他們之間作重大的妥協則非常困難,因此民主制度非常有利於維持現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