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傅佩榮:我被于丹“擠”出《百家講壇》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2:30:02  


 
  傅說,現在許多人讀古代經典,還在文字上打轉。很多人記背《論語》、《孟子》等,僅僅因爲接受它是一種權威,但對古人何出此言,則不清楚。這麽讀傳統經典,不僅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還容易造成誤讀。 

  傅舉例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寡”、“貧”二字互調,更符合邏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其中“束修”二字,原意爲“幹肉”,但他認爲“行束修”不是指給孔子獻幹肉,而是借“行束修”這一古代男子十五歲時入大學所行的禮,代指“十五歲以上的人”,因爲孔子在乎的是如何有效教導別人,而不是收學費。關于“行束修”,大約有四百來個注解,他都看過。 

    30歲前學孔孟,40歲後學老莊 

  傅佩榮談得最多的是國學的價值,“30歲以前一定要學孔孟,40歲之後就得學老莊”。現代人特別需要老莊。因爲很多人感覺到社會成就都有了,但忽然覺得生命毫無意義,不明白自己爲什麽活著,爲什麽這樣活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容易讓人患憂鬱症。 

  老莊講“道”,是在提醒世人,一滴水怎樣才能不乾涸?丟到海裏。“道”就是海,“我”就是一滴水。只要滴水入海,水滴就可平安、愉悅。他說,“讀了莊子的人不會得憂鬱症。莊子講無心而爲,就是說‘好好做你的事,不要存特定的目的’。存有目的,不達目的就不安樂,憂鬱症就是這樣來的。” 

  “受苦受難不可怕,最怕的是受苦受難時你心裏沒有希望。你看過但丁的《神曲》就知道,地獄門口挂了塊牌子,說‘凡到此者,必將希望放下’。學了儒家、道家,心裏不空虛,生活就不會像地獄一樣。” 

    “于丹講《論語》是隨機的,我是整體系統的” 

    不學《易經》就只活在當下 

  廣州日報:最近幾年大學的國學很熱,很多地方開辦國學講堂,您覺得我們該如何來學習國學的經典? 

  傅佩榮:在我個人看來,年輕時適合讀“儒家”。念書、考試……當然得入世。你不入世,跟人群不建立關係,說不過去。儒家便于梳理人之間的關係,道家便于梳理人和“道家”之間的關係。人到三四十歲時,便會對道家有體會。人到中年,事業上有成敗得失,跟人相處也有愉快也有不愉快,莊子勸人看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