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防止“懷念文革”的歪風

http://www.CRNTT.com   2012-03-22 10:56:51  


 
  更多的人懷念文革是因為對文革有錯誤的幻想

  文革是“十年浩劫”,其中只有一年多的時間讓老百姓(造反派)整官僚(當權派),但這個階段被嚴重放大了,被當成了文革最大的主題(這個很好理解,話筒在誰手上,決定誰受的苦會被放大)。而老百姓受的冤苦在宣傳中被弱化了。這就造成現在不了解文革又痛恨貪官污吏的人,對文革真正的主題——百姓遭殃體察不深,反而對文革的次要主題——打擊官僚充滿幻想。

  ■ 刹住歪風,需三管齊下

  講道理:個人體驗不能干擾對整體的評價

  有網友說(大意):我不會因為我的青春搖曳在一個糟糕的年代,多年以後就覺得那個年代不是糟糕的。

  這個道理,請“陽光燦爛”、“激情燃燒”們好好體會下。您得搞清楚,讓自己感覺陽光燦爛的是青春,還是“那個時代”,不要把二者弄混了。

  此外,評價一個時代不能僅拿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說事,不能體察廣闊社會中大眾疾苦的人不配評價一個時代。

  當然,以上道理也請“懷念80年代”的公知體會,別一邊批評“烏有網友”們頑固,一邊自己犯同樣的錯。

  擺事實:還原真實的文革

  今天人們對文革的錯誤幻想,應該歸咎於信息不夠公開。現在網絡的流行讓信息更透明,比如針對“過去年代沒有腐敗”的說法,徐友漁先生寫文章駁斥過,這樣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很廣,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過去的年代也是有腐敗的。但是有些信息,比如平民大眾在文革中遭受了什麼冤苦,今天的年輕一代知道的很少。

  最重要的是:讓人們滿意現實,憧憬未來

  人們對現實不滿,就會尋找別的精神寄托。文革就承載了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很多人對批評文革很反感,不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你講的道理,而是難以接受這個寄托也被消解。

  從歷史經驗看,因為不滿現實而把“過去”作為精神寄托的現象很普遍。一些國家的民眾從糟糕的“過去”走出來後,又走入一個糟糕的“現實”,不滿情緒又驅使他們回到“過去”……。有些國家完成這樣的循環只需要短短幾十年,你說是因為他們不長記性嗎?也不全是,有時候人就是條件反射般的要跳出一個火坑,哪怕會跳入另一個。以伊朗為例,1963年巴列維國王開啟改革(稱為“白色革命”),古老落後的伊朗迅速脫離“傳統”,在通往“現代化”道路上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取得了眩目於世的成就。經濟繁榮昌盛,武備精良強大,似乎就要再現二千五百年前古波斯帝國的燦爛輝煌。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腐敗和貧富分化,“對於一小撮富於冒險精神的買賣人來說,‘白色革命’就好比一個聚寶盆,簡直堆滿黃金似的”。結果“富者越來越富,窮者越來越窮,而且人數還在成倍增加”,一夜之間由一貧如洗暴富為百萬、千萬富翁的“奇跡”並不乏例。“在圍墻後面,一邊是紙醉金迷,一邊是民窮財盡,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在豪華的別墅裡,這個國家的名門望族,用誇大自己、無視他人、歪曲事實的哈哈鏡,裝飾著他們富麗的廳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