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岸田外交傾美抗中與中日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4-16 00:03:10  


 
  針對台海問題,美、日認為中國正在台海建立“新常態”,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美、日及盟友面對的最大戰略挑戰”。“美日同盟”升級,直指中國“試圖為自身利益而改變國際秩序”。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23年1月12日回應表示,“美、日開展雙邊軍事合作應確保不損害第三方利益,不損害地區和平穩定”。⑥北京的反應溫和,但對美日同盟的動態保持警戒。

  在“拜岸會”後的“聯合聲明”中,東京決定購買數百枚美國“戰斧”(Tomahawk)巡航飛彈,此為過去日本防衛裝備所未見,自衛隊將走上攻擊型的武裝力量,為美國承擔“矛”的角色。今後,“專守防衛”契合與否,不再是日本防衛政策爭論的焦點,揚棄“專守防衛”,美軍與自衛隊加速一體化,共同分擔維持對中國的威懾力為既定方向。

  四、“台灣有事”非挺台獨

  日本高度關注台海情勢,憂心“台灣有事”,此非安倍個人之言,但此並非意味日本挺台獨。前日本參議員、民間智庫PHP研究所理事長江口克彥認為,不應該對《台灣關係法》抱持過高期望,因為這僅是美國的國內法,而非國際條約,無論短期、長期“努力維持台海的現狀,都是對日本最好的選擇”。⑦岸田2022年10月17日於參議院答詢時指出,台海的和平穩定極為重要,盼透過對話,和平解決該問題,此為日本一貫立場。⑧

  在日本的對中外交中,不存在支持台獨與否的問題,“抗中”亦非岸田外交的選項。岸田任命保守立場鮮明的高市早苗出任經濟安保大臣時,即要求莫在《經濟安保促進法》草案中直接點名中國,避免造成中、日間不必要的爭端。由此可見岸田欲保留不受制於法律的改善中日關係之政策迴旋空間,靈活應對中、日間的矛盾。全球化納入冷戰時期對立的陣營,形成經濟上的互賴,尤其中日經濟關係緊連,2020年日本自中國進口占全體總額的26%,占比高居第一,在中國的經貿投資對提高日本的競爭力至為關鍵。然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1月5日在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說指出,經濟互相依賴可能被部分國家當成武器,以達到其外交及安全目的,尤其不能讓關鍵產業仰賴特定國家。惟時間無法倒轉,難以完全脫鉤,強化經濟安全,以降低風險至關重要。⑨日本雖計劃性地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與之“脫鈎”非日本經濟的選項,西村支持繼續與中國維持對話。

  日本對中政策雖受制於美、中競爭,但日本難以承受走上與中國經濟脫鈎的巨額代價。日本“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認為,中日關係並非在競爭與合作間二擇一,而是須通過競爭與合作打交道。⑩日本內閣府2022年公佈的“外交相關輿論調查”顯示雖有高達79%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但9成的日本年輕人認為“發展中日關係重要”。⑪儘管日本對“台海有事”措詞強硬,不過介入台海戰爭可能性極低。安倍卸任後視台灣為重要夥伴,但日本除極端保守派之外,多數日本國民對政府超越和平憲法之舉極為警惕,不支持日本捲入衝突或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