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中評現場:京台學者熱議台灣青年西進大陸

2018-06-25 00:21:01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中評社 李娜攝)
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在京舉行(中評社 李娜攝)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中評社 李娜攝)
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中評社 李娜攝)
國際關係學員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於強(中評社 李娜攝)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講師、法學博士王理萬(中評社 李娜攝)
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中評社 李娜攝)
空中大學公共系教授李允傑(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徐夢溪 李娜)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23、34日在京舉行,邀請兩岸學者以“新時代大陸發展對台灣青年的磁吸效應”為題進行研討。兩岸學者分析了在兩岸經濟實力消長背景下,台青西進大陸的趨勢,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的走向,台青赴陸就業創業工作的機遇和空間,以及兩岸青年交流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意義。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分析了兩岸青年交流背後的兩岸經濟社會情況。他表示,兩岸經濟關係以及兩岸經濟合作取得重要發展的同時,兩岸經貿關係格局也出現重要轉折與新變化。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呈現顯著的“官冷民熱”格局,兩岸公權力主導的經濟合作機制中斷,兩岸民間經濟交流合作成為主導力量,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發展態勢,出現一些新特點:

  一是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成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新理念。二是市場力量依然是維持與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往來的重要動力。三是台灣知名企業持續與大陸地方政府加強合作,實現互利雙贏。四是兩岸企業合作方式不斷創新與發展。五是兩岸金融業合作經歷了嚴重滯後到迅速發展再到放慢的過程。六是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發展與台灣人才西進為新潮流。

  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關注到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對兩岸融合發展的意義。他注意到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到大陸讀本科數量日增的現象,認為有兩岸實力消長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台灣家長願意鼓勵子女赴大陸發展的原因。

  他建議,離台赴陸的青年儘管願意接近大陸,但不必然代表這些青年必然是綠營的反對者或大陸社會主義的支持者。在他看來,一起工作、生活、共同發展、利益結合、共謀未來的方式,是比強調意識形態更為具體有效的融合方式。

  國際關係學員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于強基於第五次和第六次世界價值觀調查中的大陸數據和台灣數據,對兩岸青年政治價值觀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顯示,兩岸青年政治價值觀呈現顯著差異的組別中,兩岸青年認知差異正逐漸縮小。

  于強觀察到,兩岸互動逐漸熱絡,兩岸青年交流的層次和規模逐漸擴大,加上網絡讓兩岸青年有了更多的日常互動的可能。第六輪與第五輪相比,兩岸青年價值觀的差異正逐漸縮小,體現了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兩岸青年交流中,應該先從差異不大的話題起步,積累善意,逐漸過渡到差異較大的題目,最終達到互相理解。

  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指出,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海峽論壇,年年都有經貿領域的經濟讓利,但從2016年開始,對台灣經濟的讓利基本消失,改以頒布吸引台灣民眾西進的大陸便民政策,推動體驗式交流。

  黃清賢認為,大陸以“去”、“行”、“住”的便利,拉近台灣民間與大陸的實質關聯和情感。事實上,因為同文同種、地緣相近等因素,兩岸青年期待有機會建構相互信任的互惠合作,所以台灣青年面對新的兩岸實力對比,願意西進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以大陸對台友善的觀點,正面看點惠台措施且運用。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講師、法學博士王理萬表示,台灣人才西進大陸已經成為近年海峽兩岸交流的“現象級話題”,但目前對台灣人才西進大陸現象的解讀和認知仍然非常單薄,基本把該現象視作臨時性、政策性和非政治性的事件。但若將該現象放在兩岸人文交流和大陸發展的“大歷史”視角中,可以看到這一現象有複雜的制度基礎,而且從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諸多變化。

  王理萬認為,接下來惠台政策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第一,人事制度仍然是台灣人才進入大陸“體制內”的屏障;第二,引進台灣人才時,還應該多關注普通人才;第三,各個部門落實惠台政策的步伐不一致,且缺乏一個全面的、統一的、權威的惠台政策發布和獲取平台。

  空中大學公共系教授李允傑談及兩岸青年創業交流的合作機遇,表示台灣服務業屬於相對成熟的經濟體,有技術、研發、人才與完善的培訓制度;大陸有資金、市場和人力,兩岸服務業合作空間大。為阿里兩岸青年創業的合作,或者台青到大陸創業,主要可以關注在服務業方面面。台灣如何透過兩岸服務業的市場開拓,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創造更多青年創業就業機會,是朝野必須共同思考的問題。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認為,台灣太陽花事件後,大陸對台青年交流工作更為重視,對高校進行青年交流也積極推動。大陸希望加強兩岸青年交流的廣度與深度,讓沒來過大陸的台灣學生來大陸參訪,進行體驗式的交流。未來大陸對台青將以鼓勵與資助的方式,期待兩岸青年不斷增進了解,密切骨肉親情,拉近心理距離,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