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且十:中華民族認同根本須歸於兩岸同屬一中

2024-04-18 01:06:21
馬英九先生再次訪大陸,在十一天的行程中哭了五次。
  中評社上海4月18日電(作者 且十)有媒體說馬英九先生再次訪大陸,在十一天的行程中哭了五次,有島內政客嘲笑他“有夠愛哭”。作為一個研究兩岸關係、憂心兩岸未來的學者,我覺得馬先生的眼淚是情不自禁的,是中華兒女對中華祖先、中華歷史、中華文化由衷的致敬!

  馬英九十一天的行程,在陝西祭奠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參拜了馬援祠、馬援墓,參訪了孫中山故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登長城高唱《長城謠》,這一路走來,都在告訴兩岸的中國人,中華民族所來何處,中華文化為什麼有強大的凝聚力,中國人篳路藍縷的艱辛苦難,中國對統一的大一統的執著信念。馬先生從深圳、廣州、陝西到北京,多次講出“兩岸中國人”“炎黃子孫”“中華民族”。

  馬英九二訪大陸受到了高規格禮遇。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馬先生時,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講到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中國人。我看新聞報導,總覺得一股中華文化的柔情彌漫在每一個人的心間,這裡沒有政治分歧、沒有文化對立,是老朋友、一家人在談古說今。

  島內的許多人也感受到了這種良好的氛圍,有人提出,馬英九再訪大陸讓兩岸有了新的“通關密碼”,只要認同中華民族,兩岸就能對話、交流。

  民族的認同、文化的認同,當然是兩岸對話的基礎。我們都知道,“兩蔣”時代,在台灣的國民黨當局,通過“反共”教育來體現敗退台灣的所謂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正當性,造成兩岸分離。現在的民進黨當局又通過歷史文化的“去中國化”,否定兩岸歷史文化連接,製造兩岸分裂。培養兩岸的民族文化認同已經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

  但是,兩岸僅有歷史文化認同又是不夠的。歷史文化認同是民族國家的基礎,是構建一個國家的基石,台灣與大陸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我們現在講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是為了喚醒沉睡在台灣同胞身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因,“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對兩岸中國人來說,認了一家人,就是對話交流的開始。

  但是,民進黨當局根本否定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否認自己是炎黃子孫,更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詹宏志在回應馬英九訪問大陸時說“把歷史、文化、地理什麼東西都參雜後歸結到政治,這是一個沒有必要的陷阱”。

  馬英九回台灣後,在臉書發文建議賴清德“520”就任時,能遵循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依據“《憲法》”“一中”架構,確認兩岸不是兩個國家,並保證不走“台獨”道路,讓兩岸回到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對等、尊嚴展開各項交流。

  馬英九終是一個明白人,他知道,他在大陸受到的高禮遇、大陸人民尊重他,不僅是他認同中華民族,更是對他堅持兩岸都是中國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禮贊。

  所以,馬英九的大陸行,不是要再尋找一個兩岸“通關密碼”,他只是又一次觸碰兩岸中國人的敏感穴位,他告訴兩岸中國人你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你是中華文化的血脈傳承,炎黃子孫讓我們柔軟而溫情,我們還有什麼不能談呢。

  致於兩岸的通關密碼,她還在那裡、也不容改變,就是“九二共識”。

  台灣光復、回歸祖國後的1946年,以林獻堂為團長的“台灣光復致敬團”,計劃至黃帝陵前“拜告以台灣六百萬炎黃子孫,二千三百餘方哩版圖已歸祖國”。全團抵達南京時,林獻堂發表談話:“應知台胞在過去50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性,前仆後繼,所為何求?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黃帝陵一旁竪立著“香港回歸紀念碑”、“澳門回歸紀念碑”,兩碑旁還留有一空地,希望兩岸中國人早日把第三塊紀念碑竪起來。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