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國廣角

中評關注:美日菲峰會推進亞洲版北約?

2024-04-19 01:00:06
望月批評美國一邊倒地聚焦軍事威懾,對開展對華外交和保證投入不足 昆西視頻
美日菲構建三邊安全機制引發新的亞洲版北約之憂
施多爾認為,亞太國家很不可能形成亞洲版北約的軍事同盟 昆西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4月18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日菲三國日前通過舉行峰會正式組建新的三邊聯盟機制,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構築的“網格化”聯盟的組成部分。這使得人們更加擔心亞洲會否出現北約式的軍事聯盟。美國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但美國的確在構建對華包圍圈。

  在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日前舉行的“美日菲峰會:加強威懾還是加劇衝突”線上研討會上,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望月(Mike Mochizuki)表示,不可否認,美國安全政策界確實有人希望看到亞洲版的北約,但是亞洲盟友是否願意在“亞洲版北約”上簽到,還不清楚。

​  望月分析,北約成員如果遭遇進攻,會引發整個北約的軍事應對。而美國在亞太的盟友並沒有這種集體應對的承諾,美國與亞太盟友的國防協定比北約寬鬆。美國決策者知道在亞太地區邁向集體防衛協定有點不現實,但是明顯地美國在追求超過傳統的安全架構,追求一種“網格式”(lattice)的安全架構,通過深化軍演合作,共享國防產業技術,建立國防產業基礎設施,聯合應對區域緊急事態。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北約式的“硬承諾”。

​  昆西研究所全球南方項目主任施多爾(Sarang Shidore)也認為亞洲版北約是非常不可能的。他指出,今天的亞洲與75年前北約成立時非常不同,今天的亞洲更具動態變化,即便是美國核心盟友也會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不見得與美國完全校准。另外亞太國家與中國高度地互相依賴,不像歐洲現在與俄羅斯不那麼相互依賴。亞洲經濟複合體過去三四十年是相當成功的。

  不過,施多爾承認,美國追求的“網格式”聯盟不是“中心輻射型”。美國在其中是一個關鍵節點,給美國更大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具體形勢變化來做出不同的反應。美國在中國周圍形成武裝包圍圈,將那些對中國有關切的國家形成一個個較小的團組,根據事態強烈程度的不同來具體應對,但是毫無疑問,其根本的邏輯和目的就是要反制中國。

  望月表示,中國無疑視美國的這種做法為美國主導的遏制中國的戰略,將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問題在於,中國將如何應對?美國和日本決策者是想通過“網格式”架構使得中方反應更謹慎,更不願意直接使用軍力來實現其目標,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和南海東海的主權主張上。但是他認為,中國不會因此後撤,不會停止軍力增長,這反而會促使中國要加倍強化軍力,繼續當前的手法。

  望月指出,美國構建“網格化”聯盟體系,以及中方的應對,將使得亞太地區更加軍事化,加劇區域地緣政治的分裂,從而增加軍事衝突的風險。他不認為中方願意走向戰爭,但是在軍事化的大環境下,區域軍事演練增加,導致事故可能性升高。他表示,他對於美國的一個主要批評是,一邊倒地聚焦於軍事威懾而投資於對華外交和再保證的力度不夠,因而難以降低緊張局勢。

  施多爾認為,東南亞國家實際上對中國和美菲之間的裂縫甚感擔憂,這不僅增加了事故導致軍事衝突的風險,也可能產生東盟國家之間的破裂,所以東盟國家並沒有急於表態支持菲律賓當前的做法。即便是越南也非常謹慎,多數東盟國家採取低調處理的辦法。

  施多爾表示,美國不想中國在亞洲成為主導國家情有可原,但是如果美國想重回亞洲主導國家的地位,這將是危險的目標。美國在反制中國的前沿中央,利用菲律賓靠近台海的軍事設施,其軍事化的態度產生了焦慮感,確認了中國民族主義者最壞的恐懼感,勢必引發中方的反應。

  施多爾指出,美國處於如此對抗前沿中心是沒有助益的。美國應當對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有信心,太平洋很大程度上仍像是美國的內湖。美國應當讓區域國家自己定義他們的政策,幫助他們加強能力,依靠他們限制冒險行動。“華盛頓的焦慮感走得太遠了”。

  施多爾建議,美國應當加強為本地區提供公共產品,這樣有助於美國保持在本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官方還應當降低一些有爭議性的論調,比如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最近聲稱黃岩島和仁愛礁是菲律賓的領土,這是不對的。“走在國際法的前面,不是明智之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