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圖首

美議員稱美國會三鷹匯合形成對抗性對華共識

2019-09-12 04:59:01
拉森(右)稱美國國會已形成對抗性的對華共識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美國國會美中工作小組兩位共同主席拉森(左)和拉胡德(右)在美國智庫談美中關係40年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拉胡德預期,如果美國經濟下滑則特朗普政府或許會製圖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9月11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資深國會議員承認,美國國會對華基礎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以往各自分飛的對華“經濟鷹派”、“國安鷹派”和“人權鷹派”,如今已經匯合,從而形成更具競爭性和對抗性的對華共識。

  美國國會美中共同小組共同主席之一、資深眾議員拉森(Rick Larsen)11日在出席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跨黨派國會對話”,談及美中關係40年時作此判斷。他與另外一位共同主席拉胡德(Darin Lahood)都對美中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不表樂觀。

  代表華盛頓州的拉森已是第十任國會眾議員,2005年美國國會美中工作小組成立時,他就是創立共同主席之一,代表民主黨。為了顯示該小組的跨黨派性,當天出席美國和平研究所活動時,他與代表伊利諾伊州的共和黨籍另一位共同主席拉胡德特意“撞衫”,都穿灰色條紋西服。

  拉森表示,在經貿問題上,兩黨對於中國在市場准入、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關切是有共識的,分歧在於應對手法。他批評特朗普政府目前的關稅戰策略“不會起作用”,反而讓美國輸華商品承受的關稅是其它國家輸華產品的3、4倍。他說:“我們需要新的、不同的策略”。

  最近發布處理對華關係白皮書的拉森表示,美中關係要擺脫現有的“戰略競爭者”綽號,在認識到美中確實在某些領域直接競爭的同時,在另一些領域必須合作。他認為,美中現在應是“合作性競爭者”或是“競爭性合作者”。

  主張應當繼續對華接觸的拉森承認,2005年他的主張在國會還是多數,而現在可能已是少數。如果將美國國會內的對華強硬派分為“經濟鷹派”、“國安鷹派”和“人權鷹派”,這三個鷹派曾經在很長時間內各自分飛,沒有形成廣泛共識,但現在已經匯合,從而改變了國會的對華認知基礎,這是一個跨黨派的基礎,採取更具競爭性和對抗性的對華手法。

  拉胡德認為,其實美中貿易戰是一種爭奪經濟主導權的“經濟戰”,但美中兩個大國利益交織,必須有正確的手法。他說,自己並非關稅戰的“粉絲”,但美國人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未能帶來“系統性的改變”有受挫感,因而特朗普現在採取強硬手法。貿易戰如何收場,現在處於未知地帶。他認為,關稅戰手法或有風險,但也許在某些方面能最終找到美國人想要的解決方案。

  對於即將於10月份重開的美中經貿高級別談判達成協議的前景,拉森直言“個人悲觀”,因為雙方正處於橄欖球賽拼死爭奪的狀態中。他指出,雙方談判到目前為止並未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雙方目前的老大難問題在於,美方想要一個單方面的對華執法機制,而中方堅持執法機制必須是雙方面的。也許雙方最後達成的不是貿易協議,而是共同達成問題的解決方案。當前最重要的是發現方式,修補關稅戰給商界、消費者和千家萬戶帶來的損害。

  拉胡德分析,或許中國在等待到美國大選出結果後。今年1月份時,雙方曾經達成90%的共識,剩下的10%主要是如何執法的問題,美方堅持在達成協議後4個月內,如果認為中方違反協議,可單方面施加關稅,對這種仿若“達摩克利斯劍”的要求,中方不接受。

  拉胡德預期,目前達成解決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美國經濟出現下滑,貿易影響到了經濟,也許會觸發某種機制,促使重視股市和經濟表現的特朗普政府放棄單方面執法的要求,試圖與中方達成協議。他承認,特朗普政府內有兩派,一派是真正的對華鷹派,另一派是主張自由貿易者。兩派目前正在爭鬥中,也展開意識形態的討論,特朗普到目前為止在多數問題上站在鷹派一邊。

  關於長遠的美中關係,拉森認為,即便現在是民主黨當政,也會對中國更強硬,因為美中關係基礎與14年前相比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不過,他指出,特朗普政府放縱其成員就中國發表真實想法,就不是那種微妙的手法。而且特朗普宣稱他與習近平很好的個人關係與特朗普政府對抗性的對華政策也不吻合。拉森說:“我們不會離開,中國也不會離開。我們要著眼更長遠。”

  拉森表示,今年3月訪華時,他曾對中國領導人說,美中關係就像過山車,時高時低,現在處於低谷。而中國領導人回應:只要過山車還在軌道上就沒事,所以我們要讓事情處於正常的軌道上。他認為,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回答。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