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兩岸網

毛偉明: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具備先發競爭優勢

2024-05-11 00:50:56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中評社 李子寧攝)
發布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李子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0日上午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圍繞“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作介紹,並答記者問。毛偉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智能計算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科技和產業激烈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智能計算覆蓋了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新興產業,以及賦能音視頻、北斗應用等現代產業,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已經具備了先發競爭優勢,我們把它概括為“六有”——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態勢,有潛力、有空間。

  有記者提問,我們瞭解到,湖南的智能計算具備較好基礎優勢。請問,湖南如何發揮好這一優勢,發展壯大智能計算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毛偉明表示,智能計算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科技和產業激烈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智能計算覆蓋了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新興產業,以及賦能音視頻、北斗應用等現代產業,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已經具備了先發競爭優勢,我們把它概括為“六有”——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態勢,有潛力、有空間。

  一是有基礎、有條件。這些年,我們前瞻性布局了電力、算力、動力“三力”支撐,以電力支撐算力,算力支撐動力,“三力”共同發力。在算力上,一體化推進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四算”一體。截至目前,我們的人工智能算力已經達到了1200PF,走在了全國前列。同時,湖南也是銀河和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發源地,超算算力達到200PF,走在了全球和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在通用算力、人工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上都要做科學合理有效布局,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電力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在電力上,這幾年我們推進了寧電入湘,用寧夏的風和光點亮了湖湘大地的燈火。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新型儲能裝機居全國第二位,清潔能源已經超過了傳統能源,特別是我們準備在橘子州頭紅色景點場地打造“零碳島”,讓紅色和綠色深度融合,讓紅色基因和綠色發展攜手共進。在動力上,就是增強科技創新的動力。比如說,國產計算機本地配套率達到90%,實現了電腦整機“湖南造”、關鍵零部件“湖南產”、核心元器件“湖南芯”。

  二是有優勢、有態勢。主要是“三個勢”:一是產業積厚成勢,年均增長20%。現在智能計算產業已經達到了7150億元、占全國的7.3%,信創產業國產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固態驅動器主控芯片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無論是CPU還是GPU,湖南都是全國重要的研發設計生產基地。音視頻產業標準工業鏡頭、圖像處理芯片、超高清視頻解碼芯片、顯示面板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二是技術破題起勢。突破芯片、算力等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比如視頻超算,我們形象的比方是,讓技術人員吃一頓飯的功夫,就能完成一條宣傳片的渲染。三是平台聚能蓄勢。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世界計算大會、互聯網岳麓峰會影響力不斷擴大,集聚國省創新平台已超過200家。

  三是有潛力、有空間。當前智能計算加速發展,我們預計到2030年,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我們將聚焦打造全國智能計算自主創新策源中心、世界一流信創產業集群、全國領先的音視頻產業集群、行業領先的北斗規模應用產業集群。我們做了以下幾件事:與中國電子、華為共建“鵬騰”生態,做強全國首個自主可控計算產業集群,推動信創產業從“首創”邁向“首位”;每年實施1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個應用示範項目,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應用覆蓋超過90%,我們形象的比方是,推動北斗從“天邊”到“身邊”;以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創新,將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全國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我們也把它形象地提煉為推動音視頻從“融合”轉向“融創”。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