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趙建民:堅持中華民族文化 可找到和平之路

2024-04-22 00:36:09
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特約講座教授趙建民(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李子寧)“2024台海觀察論壇”昨日在上海舉行,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特約講座教授趙建民在會議發表論文中表示,馬英九此次參訪行程以及習馬二會,無疑對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的乖離行為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同時也為其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間,也就是只要堅持中華民族文化,兩岸其實可以找到一條和平之路,可以立即有效地化解危機。此外,民間民意調查機構也應以包容的方式,設計相關問卷,用多元選擇的模式,讓更多人勇於選擇族群認同取向;大陸方面的相關論述,也要盡量讓台灣人願意公開承認族群歸屬,並以身為中國人為豪。

  趙建民指出,種種跡象顯示,賴清德執政下的台海,將比蔡英文時期更加凶險。在此關鍵時刻,馬英九再度帶領年輕學生赴陸訪問,並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可以說是意義非凡。此外,美國對台海失控的憂慮與日俱增,台灣大選前夕,白宮罕見舉行記者簡報會,資深官員除表達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外,還強調支持兩岸對話,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醒目的是,白宮相關官員還說美方對兩岸終局不持立場,呼應中方的意圖明顯,馬英九適時訪陸舒緩緊張,應為美方樂見。同時,據報“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博格在拜登的指示下,要求台當局暫停預定在金門舉行的實彈演習,並防止賴清德就職演說中出現過激言詞,對賴的防範不言而喻。

  趙建民指出,對民進黨而言,兩岸關係緊張是最有效的“選舉提款機”。大選期間,不論出現什麼醜聞,民進黨候選人一概推給“中共認知戰”。但賴清德就職前後,“邦交國”生變或台海爆發衝突,恐怕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更何況民意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壓力罩頂,適度調整兩岸政策已是賴蕭團隊不可迴避之責,黨內倡議改變“逢中必反”的基調開始浮現,要求召開跨派系會議,尋求兩岸解套,所以民進黨對此次馬英九訪陸的“雜音”不多。

  趙建民認為,當前台海地區情勢緊綳,究其根由,一般認為問題出在政治方面,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著重推動“台灣民族主義”,地緣對抗促成台美的緊密合作,兩岸的政治問題遂和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接軌,導致短時間內尚難找到解決方案。這次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在政治之外另辟蹊徑,也就是找到了民族文化的康莊大道。過去綿長的中國歷史中,區別華夏民族與夷狄最主要的標準,不是政治認同而是文化。就此而言,馬英九此次參訪行程以及“習馬二會”,無疑對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的乖離行為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同時也為其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間,也就是只要堅持中華民族文化,兩岸其實可以找到一條和平之路,可以立即有效地化解危機。
  
  趙建民認為,台海上空“烏雲密布”,民進黨政府沒有提出任何化解緊張的方案,花錢買武器無法增加台灣人民的安全感,所費不菲卻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兩岸共同民族文化的連結惠而不費,可以立即且有效的降低敵意,何樂不為?過去民進黨認定台灣人不同於中國人,甚至提出南島民族的乖張說法,姑且不論有關南島民族源自中國東南沿海的考證越來越多,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台灣原住民,只占台灣總人口的2.5%,96.4%的台灣人是漢人,彼此間的差異只在先來後到。

  趙建民指出,領導人對族群的正確表述,不但有助於台海的和平穩定,民間民意調查機構也應以包容的方式,設計相關問卷,用多元選擇的模式,讓更多人勇於選擇族群認同取向;大陸方面的相關論述,也要盡量讓台灣人願意公開承認族群歸屬,並以身為中國人為豪。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