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梁正中:台仰賴燃氣發電 發生衝突不堪一擊

2024-04-25 00:24:09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中評社 方敬為攝)
台灣的煤、氣仰賴外部輸入。(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4月25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台灣在緊急事態下的供電能力,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按現行能源政策規劃,未來有高達八、九成的比例仰賴燃氣發電,而天然氣需要外部海運進口,存量僅11到14天,倘若碰上台海衝突等緊急事件,船隻無法進到港口補給,台灣就會面臨“斷氣斷電”的窘境,台灣的供電能力在緊急事態下恐怕不堪一擊。

  梁正中,成功大學化工研究所博士,曾任逢甲大學環工系系主任,研究專長包括空氣污染控制、大氣反應與傳輸、環境品質分析、室內空氣品質等。

  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今年3月舉辦“2023TTX區域安全兵推” 報告指出,台灣在面對台海衝突情境,面臨嚴重問題是能源儲備,當前台灣的電力42%靠燃煤、戰備儲量40至42天,天然氣39%、儲量11至14天,核能8%,燃煤、燃氣都仰賴外部輸入,一旦遭遇封鎖,立即凸顯脆弱性。供電系統同樣脆弱,電網關鍵樞紐集中於三大超高壓變電所,一旦被毀就可能全面癱瘓。

  梁正中認為,該兵推忠實呈現台灣當前能源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台灣將發電主力全壓住在火力發電,燃煤、燃氣發電就占了八到九成,未來更是以燃氣發電為主體,但問題在於,台灣本身產氣、產煤的量非常低,撐不起能源供應,大部分的原料需要靠海運進口,也就是說,只要海上出現變數,導致航運無法入港,台灣的能源供應就可能坐吃山空。

  他提到,台灣為了發展燃氣發電,建造第一至五天然氣接收站,遍及全台,前陣子備受討論的第三接收站在桃園觀塘工業區,未來興建的第四接收站在台北港、第五接收站在台中港,天然氣並不容易獲得,而且海運船運方面風險相對較高,碰上天災或者戰亂就會受阻,不是理想的能源來源,且天然氣接受站在戰時也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就算海上航路沒被封鎖,只要接收站被摧毀,同樣無氣可用。

  梁正中示警,台灣繼續採用現在的能源思維方式,極度不堪一擊,將能源供應全部集中在燃氣、燃煤發電,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此外,民進黨政府又訴求發展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光電,但這些綠能的能源轉換率低,更遑論離岸風機也在外海,真正碰上緊急事態時,也難以確保風機正常運行,是一大隱憂。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