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
http://www.CRNTT.com   2020-12-12 15:09:53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12月11日宣布,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表示,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下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將有助於金融機構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做好外幣的資產負債管理,避免匯率敞口的風險,確保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此次管理層下調該參數,主要為引導國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對境外融資回歸‘風險中性’,避免外債敞口過大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主要是調節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行為的一個政策工具。如果管理層上調這個參數,意味著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敞口空間提升,相應地將增加我國整體外債規模,反之亦然。因此,管理層在調節這個參數時需要綜合考慮我國宏觀經濟、企業融資需求和外債風險敞口等。

  今年3月份,為強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人民銀行、外匯局曾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政策調整後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相應提高,這將有助於便利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彼時參數上調,主要是由於突發疫情對我國經濟構成嚴重衝擊,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面臨資金鏈緊張、經營受阻等問題,管理層積極採取措施為中小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不可避免,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整體外債有所上升。”周茂華說。

  周茂華表示,目前國內外債無論從規模還是結構上來說整體風險可控,管理層更關注的是個體企業外債和流動性風險。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則認為,參數下調目的在抑制跨境資金流入,防範順周期行為。

  外匯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785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505億美元,升幅為1.61%。11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健,市場預期保持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預期未來我國外匯市場將呈現基本穩定、雙向波動的格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