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電影看板老畫匠 作品躍身藝術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00:48:20


“藝.集2014-中原大學藝術中心典藏精選展”,每位藝術家風格不同。(中評社 黃文杰攝)
 
  17歲那年出師,第一幅被掛上桃園東方戲院的作品早已忘記,連畫中的好萊塢巨星是誰也沒印象了。

  那時全台戲院都是手繪看板,他平均每天得畫兩幅,才能趕上業者需求,算算畫了近萬部電影、無數中外大明星,也見證台灣電影行業的興衰史。

  他說,繪製寬360公分、高210公分的大型電影看板,快則一天就完成,複雜一點的則需要4~5天。

  謝森山以水泥漆在帆布作畫,電影下檔後,帆布可重覆使用,繼續畫下一檔電影,相當有環保再利用的概念,他不少手繪畫作被高價收購珍藏,“艋舺”是得意之作,電影還沒下檔,被訂購一空。

  和電腦印製海報相比,手繪電影看板,雖然不能做到100%完全一模一樣,但這也是手繪電影看板,可以當成藝術品欣賞的重要原因。

  陳歷渝說,手繪看板比起電腦輸出印刷,色彩更鮮明飽和,而且多了人情味,特別是劇中人物的眼神、表情描繪得唯妙唯肖、躍然紙上,讓欣賞者感覺更親切,“好像劇中人物就在面前”。

  另外,這次“藝.集2014-中原大學藝術中心典藏精選展”,也讓人看到藝術家江定宇的創作功力。

  他以壓克力顏料及泥漿製作,在台灣從南到北各地取得泥土,溶成泥漿後潑灑在帆布上,再不斷傾斜移動帆布,泥漿隨著蒸發逐漸乾涸成暈染或放射圖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