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日報:第十次兩會高層會談的重要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08:42:27


  中評社台北2月26日電/第十次海基、海協兩會高層會談即將在明(27)日舉行,根據媒體報道,此次會談雙方將簽署“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兩項協議,為兩岸防災、救災以及災後重建等工作,建立交流合作機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添兩塊重要基石。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根據歷次兩會會談的經驗,每次會談除了簽署協議之外,也會檢視過去協議執行情形,讓兩會簽署之協議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同時會談也將就兩會未來協商議題進行協商,確定兩會下一階段的協商議題,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向前精進。 

  自從2008年6月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以來,迄今已經舉行過9次會談,簽署19項協議,成果相當豐碩,諸如:海、空運直航大幅縮短往來兩岸的時間與成本;貨運直航使企業貨物的全球供應鏈更有效率;大陸居民來台觀光增進彼此了解,並增加台灣的觀光旅遊汪收益;共同打擊犯罪偵破多起跨境犯罪;ECFA為兩岸經貿往來開啟良性循環的新紀元等等。 

  至於已經生效的18項協議執行情形,兩會在今年2月20日至21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第二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雙方對於各自及民眾關切的議題,深入討論及交換意見,在空運、海運、醫藥衛生合作、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協議等議題,都獲得進一步進展,大幅提升這些協議的執行成效,為兩岸人民與企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如今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明天就要舉行,又將簽署2項協議,加起來總共21項協議。在5年多的時間內,舉行10次會談,簽署21項協議,這個成果得來不易,不但受到兩岸人民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國際人士的大加讚賞,開創兩岸關係65年來的最佳時刻。 

  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將要簽署“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二項協議。這兩項協議可以讓兩岸建立相關主管機關的合作機制,加強兩岸地震監測技術與氣象監測預報的交流合作,並分享地震及氣象資訊,使雙方獲得更多、更快、更正確的資料,強化兩岸對地震與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以擴大人民生命安全與財產的保障。 

  至於未來協商議題,包括“避免雙重課稅與加強稅務合作協議”、“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以及ECFA後續協商之“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協議。這些協議都是攸關兩岸關係持續向前和平發展的關鍵,期盼兩會能更加努力,儘速為兩岸人民再增添更多的好消息。 

  這5年多來,兩岸協商經過“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經後政”的階段,已經為兩岸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兩岸協商議題也已開始由經濟議題擴大至司法、社會以及廣大的民生議題,逐漸進入“先易後難”之“較難”的階段,更需要我們以“兩岸和平”大局為重、兩岸人民福祉為先,相互體諒,務實協商、為民謀福,為兩岸關係發展再添上更光輝燦爛的一頁。 

  尤其當前世界經濟已進入緩步復甦的時刻,兩岸同為國際經濟社會的一員,應該加強合作,迎接景氣復甦時代的到來。事實證明,兩岸合作能使雙方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受傷程度降至最低、並在景氣好轉後,復甦最快,所以兩岸“合則兩利,鬥則雙輸”。未來兩岸應加強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面對國際經濟的挑戰。 

  經過兩岸主管機關人員的辛勤努力與付出,第十次兩會高層會談即將簽署“地震監測合作”與“氣象合作”這兩項協議,為兩岸關係穩固的基礎再增添兩塊重要的基石,意義相當重大。 

  我們深信,未來兩岸會以更積極的態度,推動雙方關係和平發展的持續向前,尤其應以更前瞻、更具創造力的觀念來突破,為兩岸合作開創新的契機,使兩岸和平發展更為鞏固、兩岸經貿合作更為深化、兩岸人民福祉更有保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