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三部委透明度得零分:真正尷尬在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11:21:36


  國務院哪些部門信息公開最透明?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4年《法治藍皮書》,其中《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顯示,2013年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教育部、安監總局、發改委名列前三,墊底的國家鐵路局得分為“0”。

  零分,在這份得分普遍不高的排行榜中,不過是過於極端的一個結果,其背後所凸顯的,實際上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共同困境。在陽光政府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當下,相信即便是最終被檢測透明度為零的國家鐵路局,也不能否定提升自身透明度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一再的事實證明,陽光不會自行穿透信息的霧霾,政府提升透明度如無外在壓力,便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頗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頒布五年有餘,這部在當初被寄予厚望的法律,從現在來看,可以說執行效果並不理想。而不理想的透明度所對應的,恰恰是同樣不理想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保障與法律保障。明晰這一點,才算找到透明度之低的真正阻力和症結所在。

  與政府的透明進度緩慢相比,這些年,社會對於政府透明度的呼聲與要求,倒是有了明顯的進步。個人或公益組織通過法律方式,向有關部門申請信息公開的行為,呈現出多發趨勢。但令人遺憾的是,成功案例卻鮮有,更別提起到關鍵性推動的案例。這種公民熱切籲求與政府部門寡淡回應的落差,恰恰是上述“有制度無執行”尷尬的一種現實注腳。

  政府透明度涉及機構設置、審批程序、考核指標、技術保障等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工程。但要真正有效提升透明度,改善在公眾心目中的封閉形象,只能從最基本的入手。而目前,政府信息公開缺乏的並非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懲戒機制的無力,司法監督的孱弱,並未令有關部門真正感受到“不公開”的壓力。

  因此,糾偏之道只能是真正讓民眾的訴求能夠通過司法力量得以安放,而不是變成空對空的籲求甚至是調侃、絕望。比如,司法力量如何能真正能為公民的申訴保駕護航,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如何能“硬”起來。這些最基礎的保障若不能兌現,透明度得分偏低甚至“吃鴨蛋”,便很難成為歷史。

  如何能讓政府信息公開走出“全憑自覺”和“公開由我”的監督困局,如何讓公眾的籲求不再“一廂情願”?剔除“零透明度”的信息公開糾結,注定要先直面這樣的權利之問,讓人看到改變的可能——而這,也是零透明度的真正尷尬所在。(時間:2月25日 來源:羊城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