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府信息公開為何屢遭“鬼打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13:54:42


  作為中國政府“陽光法案”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實施多年,但實際效果與公眾熱切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的距離。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及時,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不發聲等問題,易使公眾產生誤解和質疑,給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昨日發布的《法治藍皮書》顯示,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教育部、安監總局、發改委名列三甲,國家信訪局、國家鐵路局墊底。其中,國家鐵路局透明指數為“0”,讓人大跌眼鏡,堂堂的國家鐵路局竟有如此強大的“內心”!真不愧是“鐵老大”。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已經成為現代民主政治的通則。我國政府為此不遺餘力地推動信息公開。中央高度重視,民眾熱切期待,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常常遭遇“鬼打墻”,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怪現象。

  政府應依法向公眾公開公共信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公眾期待的信息總是千呼萬喚不出來。有急切者就霸王硬上弓,直接“闖關”,但常見撞在“玻璃墻”上。面對公眾的死纏爛打,有的政府部門會耍無賴,軟磨硬抗,反正就不讓你知道。

  那些朝著公眾意願裸奔逆行者,激起的公憤必然會很大。如今,像國家鐵路局這樣“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死硬”派越來越少,有的政府部門迫於形勢壓力,開始裝潢門面,做些花架子,花很多心思編織信息公開的華美禮服。看當前流行什麼,就跟風煞有介事地做什麼。諸如,新聞發言人、政務微博、公共微信平台等等,總之,形式上別人有的,我也有,但內裡卻只是“看上去很美”,有營養的信息公開得太少。

  為什麼有的政府部門總是藏著掖著,不願把公眾關切的有含金量的公共信息拿出來?主因還是利益作祟。不論是部門利益,還是個人利益,都是躲在公共利益背後的獵食者。他們只有躲過公眾的視線,才有機會下手,一旦把公共信息曝露在陽光之下,覬覦者的私欲就不容易得逞了。當前,雖然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但還會經常出現“燈下黑”的現象。究其根由,是該條例的硬度不夠,缺乏嚴厲的追責制度,也就沒有鋒利的牙齒,結果是對違規者構不成凌厲的威懾。(時間:2月25日 來源:深圳特區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