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專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機遇與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12:08


 
    註釋

  (1)《兩岸關係‘深水區’軍事互信如何破局》,中國新聞網,2013年3月31日。

  (2)陳文政:《台灣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進展與美國的角色》,林碧炤、林正義主編《美中台關係總體檢:台灣關係法30周年》。

  (3)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4)《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5)《蘇起:兩岸和解若斷,台灣先倒霉》,《旺報》,2011年9月11日。

  (6)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7)《兩岸如何建立軍事互信》,《中國評論》,2011年1月。

  (8)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9)《兩岸關係“深水區”軍事互信如何破局》,中國新聞網,2013年3月31日。

  (10)馬英九2013年10月24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華郵”記者問及“兩岸有可能在您的世代(your generation)進行政治對話嗎?”,馬回答稱“……,大陸過去也提過希望與我方討論軍事互信機制(mutual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的議題,這同樣具有敏感性,目前在台灣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但是由於兩岸關係不斷地發展,也許到了某些時候,這項議題不再那麼敏感且民眾有共識時,並不是絕對不能討論。”

  (11)湯紹成:《從陸美軍事互信看兩岸互信建立》,2013年9月。

  (12)李惟錚:《芻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級階段——“信任積累”》,2009年12月。

  (13)白光煒:《軍事互信是兩岸關係突破的保證》,中評網,2013年10月14日。

  (14)劉紅:《建軍事互信機制不意味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15)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16)《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阻礙與挑戰》,“中央日報”網路報,2012年11月12日。

  (17)台“國防部長”嚴明2013年10月21日稱“兩岸關係就軍事部分而言是敵對關係”。據《中國時報》報道,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21日在“立法院”質詢“國防部長”嚴明,是否認同台灣“國防”安全的最大威脅就是大陸?嚴明回答稱“是”;蕭美琴再問,“馬總統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甚至引用美國的國內航線來比喻兩岸航線,兩岸關係到底是什麼關係?”嚴明回答說,馬講的是認同,“站在軍方的立場,兩岸關係就是敵對關係”。

  (18)《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阻礙與挑戰》,“中央日報”網路報,2012年11月12日。

  (19)《兩岸軍事互信大陸應該先讓步並多讓步》,大公網,2013年10月28日。

  (20)《兩岸軍事互信大陸應該先讓步並多讓步》,大公網,2013年10月28日。

  (21)《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22)《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看台當局魄力》,中評網,2013年12月11日。

  (23)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24)張百達:《兩岸無政治互信就沒有軍事互信》,今日導報,2013年3月22日。

  (25)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26)傅應川:《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及其未來走向》,《中國評論》,2011年1月。

  (27)《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看台當局魄力》,中評網,2013年12月11日。

  (28)《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29)李惟錚:《芻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級階段——“信任積累”》,2009年12月。

  (30)《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31)《台學者:從防空識別區作為兩岸軍事互信的突破口》,華夏經緯網,2014年1月2日。

  (32)《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可從海洋事務著手》,新華社,2013年10月13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