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專家:台灣為何對兩岸統一信心逐漸弱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0:52:39


 
  第二,大陸要把自己的優勢變成優點,增強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

  古語云“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隨著大陸的崛起,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在軍事、政治實力方面,大陸的優勢十分明顯。目前而言,這種建立在宏大物質基礎上的優勢(硬實力)足以成功遏制“台獨”分裂,維持兩岸現狀,但是要進一步謀求兩岸和平統一還需要大陸把自身的優勢變為優點、魅力和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軟實力)。兩岸畢竟有過長期的敵對歷史,台灣還曾經比大陸更早實現經濟騰飛,也有過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輝煌,以及現今較高的經濟文化生活水準和較高的社會人文素質,這些都是台灣民眾自信的基礎。因此,在經濟文化發展等方面曾經走在大陸前面的台灣民眾對於剛剛崛起的大陸,特別是在兩岸特殊關聯式結構下,面對大陸的巨大優勢,還無法立即產生出欣然嚮往、毅然來歸的訴求。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特別需要大陸把自身的優勢轉化為吸引台灣民眾的優點,通過深化改革,在經濟發展、民生幸福、社會管理、廉政愛民等方面為台灣樹立一個榜樣,提高大陸的軟實力,把大陸的優勢真正轉化成為吸引台灣民眾的優點,是克服台灣民眾對統一問題心理障礙的最好辦法。當年德國統一,西德就是靠著其經濟、政治、文化優勢與優點吸引東德民眾自願來歸,完成了國家統一大業。

  第三,推動兩岸社會經濟融合與一體化是打開台灣民眾心結的物質基礎。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兩岸開放與交流的進程實際上也是兩岸社會經濟再次融合和重新一體化的過程。30年來,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越來越深入,而兩岸的政治敵對則是隨著兩岸融合的加深而趨於淡化,從當年的全面敵對狀態,步入當今的和平發展階段。相對而言,當前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敵對情緒應該說已經大大下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與交流溝通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使兩岸多了幾分相互依存和相互理解,少了幾分敵對。總體而言,兩岸之間的敵意和對抗心態在兩岸融合與一體化的基礎上呈下降或弱化趨勢。兩岸交流與融合既是化解敵對心態的物質基礎,同樣也是消除台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統一疑慮的物質基礎。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把兩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之時,在實實在在的經濟社會利益影響下,會使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放下心結,積極坦然地面對兩岸和平統一。屆時,兩岸和平統一水到渠成之日也將為期不遠。

  (本文系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專案(The Im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Caliber Talents Project of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ions)——“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對台灣問題的影響”課題的研究成果,專案編號:IDHT 2013031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