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郝沛然:兩德模式對兩岸關係不可盲目套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00:12:04


 
  馬英九在其兩次任期中,曾數次提及“兩德模式”。2009年12月,馬英九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表示,他研究過德國統一的過程,兩德與兩岸的條件很不同,沒有辦法完全適用;但他強調,德國模式的精神,如相互尊重、正視現實和彼此合作,還是有參考的價值。(25)2011年5月,馬英九表示,兩岸應不承認對方的主權,但互不否認對方的治權。他指出,這是因為體會到1949年以後的兩岸關係和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兩德、朝韓關係不同,無法比照1970年代開始兩德或朝韓的“相互承認”。(26)同年6月,他又稱,當時兩德簽署《基礎條約》時完全沒有使用“主權”字眼,而是用“統治權”,給台灣很多啟發,後來制定“兩岸關係條例”時參考了德國人的設計。(27)2012年5月,馬英九出席年度“國際比較法學會”大會開幕典禮時再度表示,德國統一的模式或可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借鑒。(28)

  我們可以看出,台灣地區三任領導人均重視“兩德模式”對兩岸情形是否適用的研究,均希望借此彰顯“中華民國”或台灣至少作為政治實體之“事實”,但李、陳二人側重於促進兩岸分離,馬英九在此的表態相對客觀、理性。

            “兩德模式”對兩岸關係無法完全適用

  如上所述,“兩德模式”貫穿於於聯邦德國、民主德國雙方關係之始終。“兩德模式”所適用的情形確與兩岸關係有共通之處,即雙方本為統一的整體,後因國際因素而出現分離;但我們決不能完全照搬。

  在筆者看來,如果真要借鑒“兩德模式”,可從以下幾點著眼:

  第一,對於雙方關係,彼此應互不為外國。就目前而言,兩岸各自的法律和法規都做了類似的規定;以台灣當局為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憲法增修條文”即確定了“一國兩區”的關係,並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範兩岸人員往來。(29)

  第二,正如“兩個德國”共同代表著德意志民族一樣,兩岸雙方一起構成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體,大陸在國際社會上應為台灣當局留有適當的空間。對此,兩岸一方面基本停止了外交戰,使台灣當局以“中華民國”的名義與二十多個國家進行著官方往來;另一方面,台灣當局也以“中華台北”或“單獨關稅區”的名稱參與了經濟、文化、貿易、體育、衛生等領域的國際組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