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郝沛然:兩德模式對兩岸關係不可盲目套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00:12:04


 
  1、“中華民國”將徹底淪為“台灣共和國”。台灣與祖國大陸分離已逾一甲子,更兼有李登輝、陳水扁對於“本土化”和“台灣主體性”的刻意營建,相關思潮亦逐漸竊據台灣社會之主流地位。換言之,“中華民國”已經在地化,與“台灣共和國”幾近同體。多家民意調查顯示,無論是認同中國還是支持統一而言,在近二十年中均呈現式微趨勢。對於統“獨”傾向,“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94年初到2001年5月,台灣民眾主張急統或急“獨”的比例很少超過5%,而主張“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統一或‘獨立’”和“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之和總在五成上下,居多數。(30)即使到今日,中國國民黨的馬英九執政已滿五載,但台灣民眾的統“獨”傾向仍以“維持現狀”為主,偏統勢力非常弱小。(31)簡言之,在李登輝執政中後期,台灣民意已發生較大轉變且一直延續。因此,在如斯情勢下,一旦將“兩德模式”完全適用於兩岸,“主權”和“治權”幾乎完全不一致且被視為“不正常”的“中華民國”必將為“正常國家”--“台灣共和國”所代替,而涵蓋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憲法”也會被大幅修改乃至被廢除。屆時,擁護現行“法統”的國民黨和“泛藍”民眾將加劇與民進黨及其他“台獨”政團的爭論和衝突,這會加深台灣的族群對立,導致社會完全被撕裂。

  2、“中國”與“台灣”將並存於國際社會。1972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兩岸爭奪“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上取得了完全勝利,世界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才是中國的惟一合法代表。台灣當局由於秉持“漢賊不兩立”的態度,退出了聯合國;李登輝上台後,一方面意圖增強“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又不願意與大陸協商,共同參與國際組織;而陳水扁在任期間又借國際舞台蓄意推動“台獨”,遭到大陸的反擊;此外,再加上一些客觀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的限制,這些均使得很多民眾認為台灣的“國際空間”過於狹小,且受到“打壓”。

  因此,台灣當局和民眾一方面汲汲於拓寬自身的“國際空間”和“外交平台”,另一方面則非常現實地採用“中華民國”(而非“中國”)甚至是“台灣”的名義,因為這樣才能讓各國明確地區分開大陸和台灣。雖然自2008年5月來,兩岸關係得以很大改善,台灣地區亦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與了夢寐以求的世界衛生大會,但對於台灣當局在國際社會中“合情合理的安排”,兩岸至今沒有重大共識。在此,一旦套用“兩德模式”,即兩岸分別以“國家”身份共存於國際舞台,作為理性選擇的結果,“一中一台”並立的情形恐怕將無可避免,而固有的“一個中國”框架也將被打破,這把制約“台獨”的利劍也不復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