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郝沛然:兩德模式對兩岸關係不可盲目套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00:12:04


 
  (二)“兩德模式”無法帶來兩岸和平統一。

  筆者認為,在統一道路上,“兩德模式”很難在大陸和台灣統一過程中被派上重大用場,某種程度上,兩岸反而應避免出現類似狀況。

  1、促使當年兩德統一的國內外因素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對當今世界,20世紀八十年代之劇變很難重演,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在相當時間內幾乎難以實現,因此,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出現像民主德國那樣被“資本主義制度”接收之可能性微乎其微。退言之,縱使中國大陸發生“劇變”,也很難保證台灣當局會有一位如科爾一樣的領導人,願意為民族、國家統一而奔波。中國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央集權的單一體制,並沒有如聯邦德國《基本法》一樣,設置加入條款。即使現在有“一國兩制”的構想,但這依然是基於“中央--地方”關係的考慮,而非聯邦式的整合。此外,德國之所以得以統一,乃是由於各大國尤其是美蘇兩國在統一過程中分別獲得戰略利益並予以妥協,而就影響兩岸關係之國際因素看,美國、日本出於其自身利益考慮,不會輕易同意兩岸統一,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得到美國贊許即為明證。

  2、兩岸應避免出現“兩德模式”中由於倉促統一帶來的後遺症。上文已分析,兩德合併至今已二十餘年,但東西部的差距在短期內很難消弭,並為德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困擾。對於兩岸而言,冒然推進統一進程將帶來不亞於兩德統一之消極後果。目前,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依然存有鴻溝,各方面的交流仍須不斷深化,人民彼此間理解程度也不夠高,中央政府在與台灣當局、民眾相處時需要更大的智慧。因此,積極地、耐心地等待將勝於一夜之間實現統一。

  (三)地理和歷史因素將排斥“兩德模式”的套用。

  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之間的地域差異並不如大陸、台灣如此巨大。大陸作為中國主體而台灣僅為一省的現狀已決定了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的惟一代表。就兩岸而言,台灣當局所能控制之“領土”僅有台灣省(未設置“行政院直轄市”前)全部和福建省之小部,“台灣化”則很容易甚至必然成為無法抵擋之趨勢,而兩德則不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