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教育部:未來3年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09:33:33


 
  擴總量、調結構、建機制、提質量是未來3年的主要任務

  由於底子薄、欠賬多,我國學前教育事業仍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普惠性資源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城市入公辦園難、入普惠性民辦園難、就近入園難、流動人口子女入園難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中西部農村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和人口分散地區入園率整體偏低。二是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尚未普遍建立。絕大部分地區幼兒園教師工資和日常運行主要依靠收費,家長負擔較重。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差,運轉困難。三是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師數量短缺、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四是幼兒園保教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幼兒園辦園行為不規範,“小學化”現象仍然比較嚴重。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解決上述問題的總體思路是:組織各地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堅持以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為主,努力實現幼兒園布局結構與老百姓的入園需求相協調,促進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再經過3年努力,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

  推動各地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完成4個方面的任務:

  擴總量。統籌考慮邊遠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現狀、城鎮化發展趨勢、人口流動以及“單獨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增加等因素,繼續擴大城鄉學前教育資源。

  調結構。重點是調整資源結構和布局結構,努力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讓孩子們就近入園、方便入園。

  建機制。重點是研究探索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確保幼兒園正常運轉,提高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提質量。重點是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完善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製度,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