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勝利紀念日,往事並不如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11:18:12


2月27日,參觀的民衆走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當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著手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這意味著我國即將以立法形式正式確立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日,會議還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1945年9月3日,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此前一天,日本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戰勝國代表相繼簽字,中國抗日戰爭至此勝利結束。9月3日,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並從1946年起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布通告,也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外敵入侵的最偉大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正如毛澤東所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抗戰勝利日,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苦難之後第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這一刻,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要轉折點。

  在戰爭後期形成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標誌性國際法律文件,為戰後國際秩序的確立奠定了基礎。這些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為之付出巨大代價,做出重大貢獻。日本政府當年在投降書中均宣示“承擔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戰後對日本的安排也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中國以立法形式確立,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確立紀念日,不是延續仇恨,而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是要銘記無辜死難的同胞,告慰英勇捐軀的烈士,感恩悲壯抗爭的國民,激勵後人奮發圖強。確立紀念日,就是建立民族精神支柱,汲取民族精神力量,樹立民族自信和歷史自信。

  勝利紀念日,既是歡慶的時刻,也是警醒的時刻。長期以來,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依然在游蕩。日本國內總有一股勢力不甘心接受二戰失敗的結果,竭力美化軍國主義戰爭,刻意否認日本侵略罪行,肆意挑戰戰後國際秩序。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以來,質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參拜靖國神社,謀劃修改和平憲法,企圖掠奪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不僅不徹底反省戰爭罪行,反而一再縱容其國內右翼勢力,甚至屢屢帶頭挑起事端,這樣的日本政府和政客,難以取信於亞洲和世界人民。

  歷史不容翻案,正義不容挑戰。確立抗戰勝利紀念日,也是對日本軍國主義複辟勢力的嚴正警告。四年前,中俄兩國元首曾發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周年的聯合聲明》,堅決譴責篡改二戰歷史、美化納粹和軍國主義分子及其幫凶的圖謀。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索契會晤時再次確認,明年兩國將共同搞好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這顯示了兩國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決心。所有熱愛和平、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也會同中俄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防止戰爭和衝突而共同努力。

  往事並不如煙。確立抗戰勝利紀念日,就是要讓歷史告訴未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始終自強不息,今後在偉大復興之路上將會走得更好。(時間:2月26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