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需要肅穆的儀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11:26:15


2月27日,人們准備進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當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民族解放革命與全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雙重偉大勝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是人類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給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特殊記憶,是嚴肅而深刻的歷史標記。今天,以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正視歷史的支點,極為重要。

  人要有力量,必須要有重心。國家、民族乃至世界皆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心,建立在對自身歷史,尤其是其中特殊階段的深刻認識之上。近七十年以來,對於抗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有嚴肅學者的努力構建,有學校教育的情理相授,有文學作品的反覆敘事,有社會團體的不懈作為,全體人民從未放棄對歷史真相的追索,目的只有一個:伸張正義。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是給人民對真相的強烈訴求一個重心,對正義的熱烈渴望一個支點,將國家民族的感情和力量最大程度地凝聚。

  只有真相和正義才是世界走向和平的基礎。歷史浩劫曾使得世界和平陷入泥淖,但正義不懼戰爭的狂轟濫炸,真相不應在時間迷霧中逐漸模糊。今天,歷史謊言沉渣泛起,不良居心蠢蠢欲動,中國人民為正視歷史確立支點,正是要撬起正義的杠杆,捍衛世界和平。為此,中國人民萬眾一心,以極大的勇氣和情懷,直面國家民族的苦難,這是中國人民對道義擔當的責任感的體現,更是整個國家民族強大意志力的體現!

  歷史需要儀式感。從1994年起,每年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會響徹凄厲而凝重的警報;每逢清明時節,青少年都會來到烈士陵園祭掃先烈;在世界範圍內,波蘭、俄羅斯、英國、以色列等國家都設有國家級哀悼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祭奠戰爭中罹難的同胞。肅穆的儀式淨化個體靈魂和社會氣質。人類在儀式中感受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國家民族與世界歷史共同跳動的脈搏。這是伸張正義、捍衛和平的崇高形式。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和設立重大紀念日,從國家層面回應人民的情感需求,將使得歷史的傳承變得更加有效,對逝者的慰藉和對生者的警醒變得更加真誠、範圍更加廣闊。

  牢記歷史並不意味著宣洩仇恨,相反,它標識了更成熟、更理性的現代社會,和這個社會中的人更成熟、更理性的集體意識與情感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成熟、理性的集體意識與情感方式將會融入國家民族的血液當中,鍛造而成國家民族的整體氣質,成為人類歷史不斷前進的長河中堅韌有力的一脈支流。這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意義。(時間:2月28日 來源:光明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