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塑體育價值觀:中國體育改革系列評論之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19:00:42


 
  近年來“唯金牌論”的觀念和做法屢遭詬病,說明體育的現狀和民眾的體育價值觀發生了錯位。金牌本無錯,衝擊金牌、爭取榮譽是體育的基本要義,也是我們要珍惜和堅持的做法。人們反感的只是罔顧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去奪取金牌以及只把運動員當作“金牌工具”的做法。

  體育要服務於民,先要問需於民。

  競技體育只是體育的一部分,與民生關聯有限。在如今中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進程中,相比較於高大上的奧運金牌,老百姓更需要接地氣的公共體育服務。

  如何讓體育成為健康生活方式,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便利、安全鍛煉,如何保證青少年體育活動時間不被奧數和鋼琴“偷走”,如何讓中超和CBA更精彩並帶動體育產業鏈,如何培養更多姚明、李娜那樣的“中國名片”……百姓關心的,就是政府該做的,這也是體育進行戰略轉型、深化改革的工作重點。

  2014是改革重頭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也為體育改革和轉型指明了方向。而推動體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實現體育強國夢,首先要重塑體育價值觀。

  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進程中,體育在內政外交中的多元作用日益凸顯。體育活動強身健體、也培養健全人格;群眾體育惠及民生,並促進社會和諧;中超、CBA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還拉動體育產業貢獻綠色GDP;“姚明們”對內樹立健康向上榜樣,對外傳遞國家形象;舉辦重大賽事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且提供公共外交平台。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民強,也沒有國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體育的發展和體育強國的構建,不僅是對中國夢的有力支撐,也將在未來產生不限於乒乓外交、女排精神和國家名片的更大輻射力和影響力。(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