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毅夫:漢文學衰退是日本漢文學界的悲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1 01:01:37


汪毅夫與現場聽衆的合影(中評社 黃博寧攝)
 
  現在談第二個問題,日本漢文學在日本本土的衰退與“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轉”。

  1980年3月,台北中正書局出版日本學者緒方惟精的《日本漢文學》中譯初版本,緒方惟精在書中指出,日本漢文學的歷史從漢文傳入、漢學(包括漢文學)興起到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已有1600年的歷史,然而,“甲午一役,日本戰勝了老大國清朝,喪失了過去長時間對中國文化所抱的尊敬之念,日本的漢文學便陡告衰退”。

  1988年,中日關係專家汪向榮的《日本教習》一書由三聯書店出版,書中《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轉》謂:“向來被中國目為蕞爾小邦的日本,竟然這一次走在中國前面,一舉而戰勝了老大帝國,再舉而擊敗當時誇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沙俄。這時候才使保守、頑固的中國統治者大吃一驚,中國儘管有優秀的文化傳統,地大物博的自然條件,但在近代文化面前,這些特惠起不了大作用,日本反而走在中國前面,使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不得不轉向日本來學習,吸收了”。

  甲午之役以後,日本漢文學的衰退是人所共見的事實,“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轉”則是人所共言的話題。然而,必須指出:

  第一,日本漢文學的衰退是日本漢文學界的悲哀,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是日本國民劣根性的暴露,其背後從尚文到黷武的社會風氣的轉變則是日本民眾的災難。
 
  第二,“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轉”是日本的強權政治使然,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漢文學乃至日本文化品質或水準的提升,恰恰相反,屬於日本文化的日本漢文學“陡告衰退”,整個日本文化的品質也劣質化。

  第三,日本漢文學的衰敗是就日本本土而言的情況。

  現在談第三個問題,甲午之役以後日本漢文學在台灣的延伸。

  依據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大批日本官吏非法入住台灣。出於政治的考量,派遣入台的日本官吏中有相當部分熟悉漢語漢文,並且不乏有水平的日本漢文學家。他們在台灣,頻繁地開展結社聯吟,即具有集體活動性質的漢文學創作活動。如,1897年日本漢文學家加藤雲窗、水陸大野等10餘人組織玉山吟社;1898年,兒玉源太郎在“台灣總督”任上發起“南菜園唱和”;同年“台北知事”村上談堂發起“江瀕軒唱和”;1904年,後藤新平發起“全台征詩”;1921年,四健治郎發起“東門官邸唱和”,1924年內田嘉吉在全島征集《新年言志》;1927年,上山滿之進發起“東閣唱和”;1930年,久保天隨設立南雅吟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